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电子织物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研究进展
    尹云雷, 郭成, 杨红英, 李虹, 王政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1-12.   DOI: 10.19398/j.att.202207026
    摘要2117)      PDF (6315KB)(523)    收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各种类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将织物与电子器件相结合的电子织物有望在健康监测、运动监测、智能医疗和人机交互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回顾电子织物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参考。重点讨论了电子织物在传感,发光,能量收集和能量存储中的趋势和最新进展。并提出了电子织物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减少涤纶色纺纱纱疵的技术措施
    刘建林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3): 117-121.   DOI: 10.19398/j.att.202107023
    摘要1835)      PDF (992KB)(1031)    收藏
    为控制色纺纱纱疵,保证布面效果,稳定织物风格,对色纺纱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例如梳棉精选新型锡林针布,采用柔性梳理,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减少并合根数、降低总牵伸倍数与牵伸不匀率、稳定条干水平,提升纤维伸直平行度;细纱工序适当放大罗拉隔距,增大钳口隔距块,减少细小纱疵。经过系列工艺优化措施,使色纺纱纱疵大幅降低,提高自络生产效率,改善布面质量,收到明显的效果。应用新型梳理器材和工艺优化措施,突破了传统工艺中“轻定量、紧隔距”的理念,可大大减少色纺纱纱疵,为色纺企业质量管理和工艺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可穿戴电加热元件的制备及可靠性
    张惠蓉, 夏兆鹏, 陈浩, 潘佳俊, 王涛, 刘晓辰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13-27.   DOI: 10.19398/j.att.202208029
    摘要1700)      PDF (4712KB)(137)    收藏
    可穿戴电加热元件在人体热舒适调节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电加热材料的研究与发展,促使电加热元件的加热性能得到不断提升,功能实现多样化。目前可穿戴电加热元件的研究除材料性能研究外,缺少研究元件与实际应用需求间的差距分析。为分析目前可穿戴电加热元件的可靠性及发展趋势,对不同材料的一维线性、二维平面及三维气凝胶状元件的制备工艺、性能、有害物质引入途径进行了讨论,发现先进的可穿戴电加热元件距离成熟的产品应用仍存在制备成本高、不耐水洗、柔性差、不透气及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可穿戴电加热元件研究涉及材料选择、工艺制备、人体服用舒适性,但实际使用的可靠性,如元件的柔性、透气性、安全性及耐用性易在研究中被忽视。先进的可穿戴电加热元件满足使用需求的潜在解决方案为:综合应用不同材料以节约成本,优化制备工艺避免有害物质的残留,改进元件结构以提高其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用于个人热管理的被动调温服装材料研究进展
    韩梦瑶, 任松, 葛灿, 方剑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92-103.   DOI: 10.19398/j.att.202205055
    摘要1696)      PDF (2688KB)(252)    收藏
    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的温度调控对于维持人类热湿舒适具有重大意义。服装作为人体的防护屏障,对人体的热湿舒适管理起着关键作用。由于传统纺织品缺乏温湿度调控机制,无法在极端环境下对人体做到有效防护,因此具有功能性与个性化的服装材料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介绍了被动调温服装概念及原理,归纳总结了新型服装保暖材料、反射(辐射)材料、远红外发射材料和光热转换材料等被动保暖服装材料,传导降温材料、相变降温材料、反射降温材料、中红外高透过(发射)辐射降温材料等被动降温服装材料以及双面调温服装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被动调温服装材料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PEDOT:PSS在柔性可穿戴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吕东方, 曹漪玟, 宋立新, 熊杰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40-53.   DOI: 10.19398/j.att.202204037
    摘要1688)      PDF (2988KB)(204)    收藏
    新一代柔性高效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具备质轻、可溶液加工等特点,为柔性可穿戴电子供能,在可穿戴领域潜力巨大。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olystyrene sulfonic acid, PEDOT:PSS)是一种典型的导电高聚物,具备高导电性能、高透明性、强机械柔性等特点,在柔性太阳能电池中应用广泛,也是影响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PEDOT:PSS作为电极、空穴传输层在柔性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现状,总结提升PEDOT:PSS相关性能的方法,并对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可穿戴设备的能源供给研究进展
    梁嘉文, 李婷婷, 严占林, 张斌, 曹重阳, 傅智芳, 陈乃超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28-39.   DOI: 10.19398/j.att.202207028
    摘要1684)      PDF (2195KB)(180)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可穿戴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各行业对智能可穿戴设备能源供给的持续性和独立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为满足低能耗、高效率的设备要求,开发从人类生理和外部环境直接获取能源,强化能源供给独立性的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针对可穿戴设备的能源供给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微能采集和能量储存两个部分的研究现状,列举了两者集成的应用研究;其次论述了微能采集和能量储存技术与自供电传感器结合的研究方向;最后对可穿戴设备供电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有利于促进可穿戴设备在智能持续化巡检中的应用,为供能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石墨烯/碳纳米管功能针织面料的结构与性能
    宋倩倩, 邵怡沁, 陈慰来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64-72.   DOI: 10.19398/j.att.202203039
    摘要1625)      PDF (6811KB)(141)    收藏
    为了研究石墨烯/碳纳米管(GNs/CNTs)功能针织面料的结构与性能,选用3种不同组织涤纶针织面料,采用简单的控压喷涂法制备GNs/CNTs功能面料,通过SEM和FTIR分析GNs/CNTs喷涂分布情况,并对复合织物进行断裂拉伸测试、导电性能及电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Ns/CNTs呈相互缠绕勾连状态均匀粘附在涤纶针织面料纤维和纱线表面且未在织物表面成膜,织物结构清晰可见;GNs/CNTs能改善织物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GNs/CNTs网眼织物的电导率高达1 567 S/cm;GNs/CNTs功能针织面料在低电压下具有较好的电热性能,在不同组织面料中表现各异,其中纬平针织物升温速率快且发热效率高,网眼织物在10 V电压下可在15 s内升温至116.3 ℃。GNs/CNTs功能针织面料在智能服装、医疗保健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刺绣技术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进展
    冯源, 周金利, 杨红英, 王政, 熊帆, 杜立新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82-91.   DOI: 10.19398/j.att.202204021
    摘要1598)      PDF (4824KB)(258)    收藏
    刺绣是制备智能纺织品的常用技术之一,因其优异的个性化定制功能、工艺再现性与生产效率等技术优势,在智能纺织品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为助力纺织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转型,本文首先系统性地论述了刺绣设备的发展及常见问题;然后着重介绍了刺绣技术在信号识别与信息传输、生物传感、物理传感以及其他智能纺织品研究应用;讨论了刺绣技术跨领域合作趋向、推动技术向产业转移等问题;最后对其在智能纺织品中的技术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织物触觉舒适度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翟淑娜, 苑洁, 娄琳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73-81.   DOI: 10.19398/j.att.202203070
    摘要1544)      PDF (1662KB)(86)    收藏
    具有超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为织物触觉舒适度的大脑感知表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归纳了ERPs技术在织物触觉舒适度感知表征中的研究进展,得到与织物轻微触感舒适度和接触压力舒适度感知相关的诱发电位成分分别为P50、P100、P200、P300和N450,并从物理、生理和心理3个方面探讨了将ERPs技术应用于织物舒适度感知过程中需注意的影响因素,为该技术与织物舒适度感知的深度结合提供应用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织物电极的制备及其在间隔织物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应用研究进展
    周随波, 王哲山, 胡建臣, 张克勤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54-63.   DOI: 10.19398/j.att.202204060
    摘要1528)      PDF (5804KB)(124)    收藏
    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技术与传统纺织品的融合,为智能纺织品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更多的应用方向。然而基于纺织品的TENG输出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织物结构上的导电层影响电荷传输可能是原因之一。本文从织物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导电层和特殊间隔织物结构研究出发,综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织物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间隔织物TENG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织物电极阻碍其输出的潜在困难和严峻挑战。希望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智能纺织品与TENG之间的联系,也能为未来可穿戴TENG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FZ/T 73020—2019《针织休闲服装》标准解读
    单丽娟
    现代纺织技术    2020, 0 (6): 51-54.  
    摘要622)      PDF (1KB)(22)    收藏
    为了使FZ/T 73020—2019《针织休闲服装》标准的使用者能够准确理解标准内容,并且正确实施标准,介绍了标准修订的背景,对比了2012版标准与2019年修订版标准之间的差异,重点阐述了标准的修订内容及修订理由。结果表明,新标准在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号型标注、判定规则方面增加了新规定,在技术要求、检测方法等方面均有修订。新标准更能反映消费者的需求、更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通过解读,旨在为新标准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VR/AR技术在服装行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方超逸, 何佳臻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6): 166-175.   DOI: 10.19398/j.att.202202009
    摘要313)      PDF (1283KB)(245)    收藏
    为进一步推动服装行业数字化发展以及拓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应用,介绍了VR与AR涉及到的具体技术及其发展轨迹,并总结了VR/AR技术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围绕整个服装产业链,在设计环节利用VR/AR技术能够开展面料设计、服装款式及结构设计;在性能评价环节利用该技术模拟服装使用的真实场景,实现基于虚拟场景的着装舒适性评价;在营销策划环节,利用该技术增强T台秀及虚拟试衣的视觉体验。最后,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对VR/AR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指出算法升级及应用生态构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桑蚕丝织物蒸汽脱胶工艺及其性能
    叶艳丽, 郭佳兴, 傅雅琴, 陈文兴, 江文斌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221-231.   DOI: 10.19398/j.att.202206038
    摘要242)      PDF (4706KB)(154)    收藏
    针对桑蚕丝织物常规脱胶方法脱胶时效低且脱胶废液污染环境等问题,提出采用一种高效无污染的蒸汽处理方法对桑蚕丝双绉织物进行脱胶,通过对蒸汽脱胶工艺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探究,并选择脱胶完全的两种蒸汽脱胶工艺与常规碳酸钠脱胶法处理得到的桑蚕丝织物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105 ℃和110 ℃条件下,织物脱胶率与脱胶时间呈线性正相关,在115、120、125 ℃条件下,织物脱胶率与脱胶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当蒸汽温度为125 ℃,脱胶处理45 min的蒸汽脱胶工艺得到的织物力学性能最优,悬垂性能略差,其微观形貌和二级结构均未受到明显影响,且脱胶总时长缩短了45.83%。该蒸汽脱胶工艺对桑蚕丝双绉织物的脱胶具有可行性和可控性,并提高了脱胶效率,同时可为代替传统脱胶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三维虚拟试衣技术在服装设计与性能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薛萧昱, 何佳臻, 王敏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2): 12-.  
    摘要240)      PDF (2347KB)(127)    收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服装领域的三维虚拟试衣技术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三维虚拟试衣技术的构成,展示了三维人体测量技术、三维人体建模技术以及三维服装建模技术近年来的最新进展,并着重分析了近年来三维虚拟试衣技术在服装设计与性能评价中的应用。利用三维虚拟试衣技术,设计者能够对服装结构和图案进行参数化设计,进一步推广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块化协同设计,针对特殊体型人群设计高质量服装;服装开发人员不仅能够对服装的悬垂性、图案颜色搭配等美观性能进行评价,而且能够利用服装压力、应力图谱以及衣下空气层厚度指标等对服装合体性、压力舒适性以及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目前三维虚拟试衣技术在应用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引出,其在未来将不断引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并向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且低成本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服装图像生成研究进展
    施倩, 罗戎蕾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2): 36-.  
    摘要239)      PDF (2912KB)(130)    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逐步运用在服装零售、电子商务、趋势预测、虚拟现实以及增强现实等服装产业技术中,并广泛覆盖相关品类的服务与产品。深度学习领域,图像生成模型主要包括深度信念网络(DBN)、变分自编码器(VAE)、生成对抗网络(GAN)。文章围绕GAN研究前沿对其变体发展进行分类梳理,将应用于服装领域最为广泛的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在Text to Image、Image to Image、Image to Video中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介绍,并分析其优化历程、优缺点以及适用类型;列举GAN在服装图像生成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服装横幅广告自动生成、个性化服装推荐与生成、服装与图案设计、虚拟试衣;最后针对服装图像生成研究挑战作出总结。研究认为,未来可在多模态生成模型研发、大规模时尚服装数据集构建、服装生成客观评估指标的3个方向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织物图像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郑雨婷, 王成群, 陈亮亮, 吴江, 吕文涛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5): 1-11.   DOI: 10.19398/j.att.202110050
    摘要233)      PDF (1860KB)(235)    收藏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织物图像识别技术具有自主学习、准确率高和适用性广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生产中。本文面向纺织领域详细综述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疵点分类、瑕疵检测、图像分类、图像分割技术的具体应用和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网络结构的改进点和优缺点,同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随着网络结构的不断优化,图像识别方法对实时性和精确性各有侧重,但其鲁棒性和适用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海藻纤维的制备及其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秀龙, 王云仪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1): 26-35.   DOI: 10.19398/j.att.202103041
    摘要233)   HTML25)    PDF (1169KB)(367)    收藏

    海藻纤维制备方法有湿法纺丝、静电纺丝、微流控纺丝和离心纺丝等,其中湿法纺丝制备的海藻纤维力学性能、耐盐耐洗涤剂性能以及染色性能差,阻碍了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通过纤维改性和功能化改造可改善湿纺海藻纤维性能,拓宽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范围。从海藻纤维制备、纺织用海藻纤维性能改性以及纺织用功能型海藻纤维开发3个方面出发,比较海藻纤维不同制备方法间差异并总结纺织服装用海藻纤维力学、耐盐耐洗涤以及染色性能改性方法及纺织用功能型海藻纤维种类。最后指出功能型海藻纤维的制备方法和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棉织物柿漆染色工艺及性能
    梁晓颖,王利君
    现代纺织技术    2021, 0 (1): 68-75.  
    摘要230)      PDF (1KB)(23)    收藏
    柿漆作为天然染料,其染色织物具有防水防腐的优点。以赋予棉织物抗菌性和紫外防护性能为目的,采用柿漆对棉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棉织物的表观形态,PhabrOmeter织物手感评价测试仪测定织物风格,得到染色棉织物存在硬化问题;探究染色次数和染液浓度对棉织物K/S值、增重率和缩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染色工艺,测定染色棉织物的抗菌性能、接触角、紫外线防护性能、色牢度以及风格评价,分析柿漆染色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染色时间为15 min,柿漆稀释浓度为1∶4,染色次数为8次,染色棉织物色牢度良好,且具有较佳的疏水性能、抗菌性能和抗紫外性能,硬挺度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青年女性下肢形态分类的特征部位围度拟合
    徐凯忆, 钟泽君, 蔡晓裕, 顾冰菲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1): 204-211.   DOI: 10.19398/j.att.202012018
    摘要228)   HTML170)    PDF (2355KB)(184)    收藏

    为实现个性化裤装样板自动生成,探讨了青年女性下肢体型的分类方法及腰部、腹部、臀部、大腿根部和膝部5个人体特征部位的围度预测模型建立。主要通过美国[TC]2三维人体扫描仪获取202名在校女大学生的人体点云数据,测量各特征部位的围度、宽度和厚度等相关形态参数。然后进行体型分类,提出VDwh值(表征腰臀相对凸出量)、Dbw值(表征后腰的凹陷程度)、HDht值(表征站姿)、Atk值(表征腿型)4个形态指标,将青年女性下肢形态分为圆长型、圆润型、扁长型三类。基于体型分类结果,选择圆润体,对该体型下5个特征部位的宽度、厚度以及围度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特征部位围度的回归方程,并以手工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除大腿根部最大误差值为1.98cm外,分类后预测的其他特征部位围度值与手工数据的误差绝对值均在1.5cm范围内,说明本围度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基于照片的青年女体个性化裤装样板自动生成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盐酸-硫酸法定量分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研究
    张弘康, 张芸娟, 周兆懿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2): 63-67.   DOI: 10.19398/j.att.202103015
    摘要208)   HTML14)    PDF (1047KB)(154)    收藏

    为了优化定量分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方法,根据新发布的国标GB/T 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设计了盐酸-硫酸法:采用20% HCl在70 ℃,30 min条件下溶解棉,然后用75% H2SO4在50 ℃,1 h条件下溶解氨纶,根据质量损失,求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完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采用盐酸-硫酸法对10块不同规格的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并与传统的拆分-75% H2SO4法及DMF-75% H2SO4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0% HCl(70 ℃,30 min)中聚酯纤维的质量修正系数为1.00,新设计的盐酸-硫酸法切实可行,并具有操作方便、数据准确等优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中孟在校青年男子体型对比分析
    张贝贝, 许可心, Md Kawysar Ahmed, 夏圆平, 靳守宁, 顾冰菲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1): 194-203.   DOI: 10.19398/j.att.202012008
    摘要199)   HTML247)    PDF (2665KB)(140)    收藏

    为分析中孟在校青年男子体型区别,对孟加拉和中国在校青年男子的整体和局部体型进行对比和分类分析。运用手工测量及三维测量法获取中国与孟加拉各200名在校青年男子的相关体型参数,对比分析孟加拉与中国在校青年男子的整体和局部体型。在整体体型方面,分析了两国在校青年男子于国家标准及形态整体特征上的异同点;在局部体型方面,针对肩部、胸部和腰臀部3个人体主要特征部位进行分类,分别将各个部位的体型聚类成3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孟在校青年男子体型差异较大,中国在校青年男子整体瘦长、整体曲线明显、肩部较宽、胸部线条弧度较大、臀部挺翘;孟加拉在校青年男子大部分属于均匀凸腹体型,整体轮廓线条平缓、肩部较窄、胸围较大且平坦、腰臀围较大、臀部较扁平且腹部凸出。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孟在校青年男子版型制作提供体型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基于结构特征的织物热传递性能预测研究进展
    李金屿, 杨允出, 刘鸣茗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1): 18-25.   DOI: 10.19398/j.att.202104011
    摘要199)   HTML23)    PDF (2027KB)(293)    收藏

    为了预测织物热传递性能,更好地进行织物设计,从而提高织物的热舒适性能,从不同建模方法的角度介绍了与织物结构参数及内部特征相关的织物热传递性能预测模型,包括统计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数学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各类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织物传热模拟的研究现状。此外,总结了含水分织物以及含相变材料织物的热传递模型及研究进展。综合以上文献分析,指出可通过优化织物结构特征提升织物热传递性能,并提出织物传热性能预测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服装热舒适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无缝内衣机调线过程中的垫纱工艺
    郭轩李, 彭来湖, 戴宁, 胡旭东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5): 149-156.   DOI: 10.19398/j.att.202112050
    摘要197)      PDF (3539KB)(92)    收藏
    无缝内衣机调线机构的垫纱工艺直接影响织针能否稳定钩住纱线,继而影响到编织物的质量。现有的无缝内衣机调线过程中出现纱线漏纱,甚至撞针等情况,其主要原因是调线手指变换时织针过早参与编织,不同调线手指变换交替进入安全垫纱区域所需要的时间缺少量化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调线机构与纱线的几何关系计算出8组调线手指的可靠垫纱高度范围,结合模拟实验中高速相机拍摄的8组调线手指变换时纵向运动轨迹,确定了各组调线手指变换后安全进入垫纱区域所需时间,为今后调线机构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李美霞, 吕汪洋, 王刚强, 陈文兴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5): 235-245.   DOI: 10.19398/j.att.202111058
    摘要195)      PDF (4627KB)(226)    收藏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因具有高强高模低密等优异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纤维表面惰性大、缺乏极性基团,导致其与树脂基体的黏结力低,限制了其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因而需通过表面改性来提高其界面性能。本文综述了UHMWPE纤维表面改性的最新进展,介绍了UHMWPE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质及增强机理;概述了等离子体改性、辐照接枝改性、氧化刻蚀以及电晕改性和涂层改性等方法,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最后,提出对UHMWPE纤维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电磁屏蔽织物的研究现状
    计瑜, 刘元军, 赵晓明, 侯硕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3): 1-12.   DOI: 10.19398/j.att.202106055
    摘要195)      PDF (1666KB)(297)    收藏
    电磁波干扰电子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电磁屏蔽能够有效地对电磁波进行防护。电磁屏蔽织物具有优良的电磁屏蔽性能同时还具有织物特性,是理想的电磁屏蔽材料。首先简述了电磁屏蔽织物的屏蔽机理;其次介绍了电磁屏蔽织物的分类;然后分析了利用金属纤维、导电高聚物、石墨烯、MXene等材料,或运用化学镀法和磁控溅射法制备电磁屏蔽织物的相关进展;最后总结了各类电磁屏蔽织物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涤纶织物硬挺整理后白痕问题的定量评价及成因分析
    吴蝶, 秘一芳, 程小霞, 杨小波, 兰淑仙, 曹志海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3): 186-195.   DOI: 10.19398/j.att.202104057
    摘要184)      PDF (14405KB)(45)    收藏
    针对涤纶硬挺整理织物刮划后会产生白痕的问题,选用两种纤度、织造紧度不同的涤纶织物为对象,建立了一套基于摩擦色牢度仪以及测色光谱仪的白痕定量评价方法。通过模拟不同方向的刮划,对两种织物自身及经硬挺整理后的表面破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色光测试结果可定量表征白痕程度,当刮划前后的Δ L值(表面明度的差值)大于3时,白痕现象较明显。导致白痕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纤维以及胶膜的变形、破损和脱落造成的表面光学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刮划作用方向对经纬向纤维和纱线的破坏情况不同,因此白痕情况也不同。总体上,沿布样纱线密度、弹性较大的方向刮划产生的白痕情况相对更严重。此外,白痕的产生对织物具有选择性,其中纤度较小、紧度较大的织物自身刮划后更易产生白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PVC/PVDC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周榆凯, 钱建华, 杨晶晶, 徐凯杨, 梅敏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145-152.   DOI: 10.19398/j.att.202206032
    摘要181)      PDF (8294KB)(41)    收藏
    为了探讨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选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PVC/PVDC共混膜,研究PVC/PVD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共混膜表面形貌和截面形貌,以及共混比和聚乙二醇(PEG)质量分数对纯水通量、截留率,动态接触角以及通量恢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C/PVDC共混比为4/6时共混膜的综合性能最好,纯水通量为212.9 L/(m 2·h),在0.1 MPa的压力下,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为88.5%。PEG最佳质量分数为6%,此时纯水通量为336.6 L/(m 2·h),截留率为81.6%,瞬间接触角从81.1°下降到74.5°,恢复通量率从52.7%上升到85.7%。研究结果说明PEG可以有效地改善共混膜的亲水性和抗蛋白污染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柔性复合导电纤维在智能纺织品中的研究进展
    朱诗倩, 谈伊妮, 刘晓刚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4): 1-11.   DOI: 10.19398/j.att.202108003
    摘要179)      PDF (2710KB)(137)    收藏
    智能纺织品的应用是各类新材料、新技术在纺织产业中的综合表现,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为推动柔性复合导电纤维在纺织领域智能化、集成化方面的应用,助力于纺织产业的智能化转型,系统性地综述了不同材料制备柔性复合导电纤维的导电机制,这些材料包括金属纳米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碳纳米材料以及以MXene为代表的其他材料等;总结了柔性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纤维基应变传感器、纤维基超级电容器以及纤维基纳米发电机等柔性电子设备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最后指出功能集成型、可持续自供电、低能耗、绿色无害是柔性复合导电纤维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二维材料MXene(Ti 3C 2T x)的制备、性能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
    严小飞, 方杰, 朱晨凯, 李家炜, 祝成炎, 戚栋明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2): 1-8.   DOI: 10.19398/j.att.202105030
    摘要177)   HTML21)    PDF (3040KB)(243)    收藏

    为进一步推动MXene (Ti3C2Tx)在纺织领域中功能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应用,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着重介绍MXene的制备方法,包括HF腐蚀法、原位产生HF腐蚀法、熔融盐法、电化学法、浓碱法等;详细综述了MXene在纺织领域的力学、电学、阻燃抑烟、储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MXene在以纺织油墨、纤维、涂层等为载体的智能织物和柔性传感器等应用中的优异性能。最后指出了MXene在树脂基体中分散性较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和使用耐久性等不足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基于色彩网络的数码喷绘印花香云纱旗袍色彩分析
    陈希雅, 赵崧灵, 顾冰菲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6): 176-185.   DOI: 10.19398/j.att.202204008
    摘要167)      PDF (3474KB)(139)    收藏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香云纱文化,厘清目前数码喷绘印花香云纱旗袍的主要色彩特征及配色规律,为设计师提供一定的配色参考。以205张数码喷绘印花香云纱旗袍图片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色彩提取及配色分析。首先对图像进行噪声消除和纹理平滑,利用八叉树量化算法基于HSV颜色空间分别提取单张旗袍图片的主色和辅色,然后利用聚类算法获得整体图片库的20个整体代表色、10个主色代表色和20个辅色代表色。最后利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得到主色与辅色之间的86条、辅色与辅色之间的66条色彩搭配规则,并绘制相应的配色网络图。结果表明:红黄色系及中低明度、中低饱和度的颜色是香云纱旗袍主要的色彩特征,同类色和类似色的色彩搭配方式使整体的呈现效果较为稳重典雅。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产品图案或整体搭配的多样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生物基化学纤维纺织品环境影响核算与评价分析
    胡雪睿, 贺婷婷, 彭妍妍, 丁雪梅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4): 20-28.  
    摘要166)      PDF (1152KB)(86)    收藏
    生物基化学纤维纺织品在学术界和工业界被认为是绿色纤维制品,然而,其环境属性的核算与评价尚未有系统分析。因此,本文采用统计计量和内容分析法系统研究了2010年至2022年间发表的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制品的环境影响相关文献。在2382篇相关文献中,95%以上的文献围绕在生物基化学纤维纺织品的材料开发和性能研究,仅有8篇文献采用了生命周期方法核算与评价了7种生物基化学纤维及一次性制品的环境影响,产品类型较为单一;核算边界集中在原材料获取和废弃处理阶段,未涉及全生命周期研究;生物碳核算方法仍有争议,不同的计算方式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核算指标聚焦在全球变暖潜势和酸化潜力;结果显示生物基化学纤维在资源消耗和毒性风险方面性能优于石油基,但也可能加剧土地使用和水污染。生物基化学纤维纺织品环境影响核算与评价存在较大研究空白,建议今后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结合生物基纺织品特性选择核算指标和核算方法来进行多维层面的核算与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霉变棉衣物上微生物的鉴定与抑制
    肖雨嫣, 任泽华, 杨宇, 高源, 刘建立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240-247.   DOI: 10.19398/j.att.202205047
    摘要165)      PDF (4481KB)(130)    收藏
    为了确定霉变棉衣物上霉菌的种类,抑制纯棉衣物霉变,对霉变衣物上的霉菌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最终得到了7种霉菌。结果发现引起棉织物霉变的优势霉菌菌属为曲霉属霉菌和青霉属霉菌。采用 ITS 序列分析并进行同源性比较,鉴定出这7种霉菌分别为匍枝根霉、顶青霉、黄曲霉、芽枝状枝孢霉、桔青霉、杂色曲霉和茎点霉菌。将单个的优势霉菌接种到棉织物上,采用山梨酸钾、硫酸锌和苯甲酸钠作为抑菌剂,探究其对霉变棉织物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霉菌最佳抑菌浓度不同,且3种抑菌剂硫酸锌的抑菌效果最好。当山梨酸钾和硫酸锌添加量为0.12 g/100mL,苯甲酸钠添加量为0.14 g/100mL时为棉织物上混合优势霉菌最佳抑菌浓度。本文鉴定了棉衣物上致霉霉菌菌属,并确定了3种抑菌剂最佳抑菌浓度,为开发有效的纺织品防霉技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棉织物用无甲醛抗皱整理剂的研究进展
    梁亚静, 姚金波, 冯懋, 牛家嵘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285-292.   DOI: 10.19398/j.att.202207061
    摘要157)      PDF (1134KB)(172)    收藏
    为改善棉织物抗皱性能差的问题,从树脂沉积和共价交联的抗皱原理出发,将典型的无甲醛抗皱整理剂分为高聚物型、分子交联型及分子交联型高聚物3类。高聚物型包含壳聚糖,以树脂沉积为作用原理实现抗皱;分子交联型包含多元羧酸类、醛基类及离子交联类等小分子化合物,通过与织物产生分子间交联实现抗皱;分子交联型高聚物包含反应性有机硅和水性聚氨酯,通过树脂沉积和共价交联协同作用实现抗皱。分析了各类整理剂的抗皱机制及其对棉织物抗皱、强力等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无甲醛抗皱整理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栀子黄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真丝面料的鉴别
    桂祖文, 徐昊宁, 陈海相, 余志成, 王 磊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6): 1-8.  
    摘要156)      PDF (1466KB)(109)    收藏
    栀子黄植物染料因色光靓丽、性能优良而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印花,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规范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对其进行鉴别;为填补植物染标准体系的缺失,现需要建立对栀子植物染系列产品的鉴别方法和标准。因此,文章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鉴别栀子黄植物染料的标志物进行了确定,并采用液质联用仪对栀子黄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真丝面料上萃取的染料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藏红花素Ⅰ、藏红花酸可以作为鉴别栀子黄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真丝面料的标志物。栀子黄植物染料的质谱中检测到分子离子峰m/z=975.3472和m/z=327.1553,保留时间分别为0.61 min和1.38 min;染色真丝面料萃取液的质谱中检测到分子离子峰m/z=975.396和m/z=327.1489,保留时间分别为0.61 min和1.38 min;两者均与藏红花素Ⅰ标准品0.61 min和藏红花酸标准品1.36 min的出峰时间相近,在允许的±2.5%偏差范围内,由此可确定该染料和染色真丝面料为栀子黄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真丝面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日常防护型口罩结构分析及性能研究
    李龙飞, 邵灵达, 林平, 祝成炎, 丁圆圆, 田伟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1): 178-184.   DOI: 10.19398/j.att.202101013
    摘要154)   HTML12)    PDF (2608KB)(160)    收藏

    为了研究口罩结构参数对过滤性能及透气透湿性能的影响,对8种日常防护型口罩内层、过滤层及外层的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并对其透气透湿性能、过滤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过滤层结构参数对过滤性能的影响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纤维直径、平均孔径、孔隙率,且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口罩的过滤性能呈增大趋势;口罩整体的透气性能主要受口罩内层影响,且随着口罩内层透气性能的增大,整体透气性能呈增加趋势;口罩整体的透湿性能主要受过滤层影响,且随着过滤层透湿性能的增大,整体透湿性能呈增加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生物基锦纶56赛络菲尔纱的开发与性能
    卓辉, 刘新金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6): 95-101.   DOI: 10.19398/j.att.202205039
    摘要146)      PDF (1547KB)(68)    收藏
    以精梳棉与生物基锦纶56(N56)混纺粗纱作为外包纤维原料,N56长丝作为芯丝,在加装全聚纺装置的QFA1528环锭纺细纱机上纺制粗纱与长丝间距、捻度不同的9种18 tex70/30JC/N56/N56长丝(5 tex)赛络菲尔纱,其中外包粗纱混纺比为70∶30。探讨当改变粗纱与长丝间距和细纱机捻度时,9种赛络菲尔纱的断裂强力、断裂强度、初始模量以及条干 CV和毛羽 H值变化。结果表明:当粗纱与长丝间距为 8 mm、细纱机设定捻度为120.34捻/10 cm时,所纺纱线的强力、强度、条干和毛羽最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基于身高体重的青年女性躯干形态分类及识别
    靳守宁, 夏圆平, 张贝贝, 顾冰菲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4): 200-206.   DOI: 10.19398/j.att.202107031
    摘要143)      PDF (2475KB)(43)    收藏
    为了快速便捷地识别青年女性躯干形态,获取了304名年龄在18~25周岁青年女性的躯干形态参数,包括身高、体重及围度相关参数,将女青年躯干形态分为3类(“O胖体”“H匀称体”“X瘦体”),并归纳出每类体型的判别规则;同时建立了基于身高、体重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了胸围、腰围和臀围的尺寸预测。结果表明:依据3类青年女性躯干形态的分类规则,88%基于身高、体重预测的样本都被正确分类,证明本文中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体型识别的方法可行,可为个性化样板的生成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防水透湿膜在纺织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仇慧丽, 杨群, 崔进, 裴刘军, 胡庚昊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2): 244-.  
    摘要141)      PDF (3846KB)(77)    收藏
    防水透湿膜是一种兼具耐水渗透性和水汽透过性的功能膜材料,其与纤维面料复合,可制备具有独特防护性和兼顾透气、透湿于一体的舒适型功能性纺织品。目前,用于可穿戴纺织品的人体环境交互领域的湿热传输膜材料主要有聚四氟乙烯疏水膜、聚氨酯亲水膜和静电纺丝纤维膜。本文对这3种防水透湿膜的结构、制备方法、防水透湿机理及应用性等进行综述,总结防水透湿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趋势,并对未来智能防水透湿薄膜的研发重点做出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三维间隔织物隔热性能的研究进展
    芮珂, 何佳臻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259-268.   DOI: 10.19398/j.att.202206022
    摘要139)      PDF (1196KB)(231)    收藏
    为了探究三维间隔织物的隔热性能,拓宽间隔织物作为隔热材料的应用范围,对目前国内外间隔织物隔热性能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间隔织物作为隔热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其次分析了间隔织物的隔热机理,从原料和结构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间隔织物隔热性能的因素;再次重点探讨了间隔织物分别与阻隔型、反射型和辐射型隔热材料复合后隔热性能的增强效果。未来应基于三维间隔织物的结构特征建立传热模型,优化间隔织物结构,同时根据使用场景优化复合方式,结合高性能纤维和隔热材料,研发高性能间隔织物复合隔热材料,以期在建筑、汽车、化工、功能服装等多个领域深入扩大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服装品牌可持续性量表开发与检验
    贺静宇, 陈李红, 何琳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6): 194-203.   DOI: 10.19398/j.att.202204056
    摘要139)      PDF (1282KB)(124)    收藏
    为了更好地开展服装品牌可持续性相关研究,开发服装品牌可持续性测量量表。结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界定了服装品牌可持续性的概念、结构维度及相应测量指标。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量表信度和效度;并以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为结果变量对量表进行校标效度检验,最终确定了包括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3个维度12个测量题项的量表。结果表明:量表整体结构良好,信效度通过检验;并验证了服装品牌可持续性各维度对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预测作用以及量表实际应用性。研究结果为服装品牌可持续性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为服装企业提高品牌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