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2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1-10
    特约专栏:纺织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棉纺智能化研究图谱分析
    曹吉强, 王勇, 唐新军, 陈超
    2022, 30(6):  1-7.  DOI: 10.19398/j.att.202206055
    摘要 ( )   PDF (63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纺织行业智能化研究迅速开展。为了解国内棉纺智能化研究发展现状和趋势,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采用可视化图谱对比分析法,利用CiteSpace科学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最近20年中各年度文献的发表量、研究单位与作者和关键词展开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棉纺智能化研究已初具规模,相关研究文献在数量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研究单位和作者网络密度较小,交流较少及合作不够紧密,同时未能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对关键词图谱分析得出,智能化研究已属研究热点,数字化、智能化和节能成为棉纺智能化企业的研究趋势。最后,建议纺织高校、研究机构等不仅要加强与棉纺企业的合作交流,形成较为成熟的智能化体系团队,还要加快学科交叉融合以及与企业相互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设备制造成本低、数据流通量大及智能化的自立自强,推动中国纺织行业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与应用。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国内棉纺织加工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张超宇, 肖雨嫣, 任泽华, 王兵心, 刘建立
    2022, 30(6):  8-15.  DOI: 10.19398/j.att.202205034
    摘要 ( )   PDF (37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棉纺织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纺织行业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国内学者持续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CiteSpace引文空间分析软件,检索2012—2021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棉、纱和棉织物加工相关论文作为样本数据,对国内高校在棉纺织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追踪。以棉纺织加工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国内高校在棉纺织加工领域的年度论文发表数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该领域中的关键词、作者和科研机构的数据分布。同时,采用引文空间分析方法描述了中国棉纺织加工领域的研究现状,展示了该领域研究的知识结构、发展路线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在2012—2021年,国内高校学者在棉纺织领域发表论文数量呈下降趋势;国内棉纺织加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纺纱技术创新、棉织物的功能化改性、绿色生产和智能制造,且相关研究学术论文数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智能纺织品技术融合动态演化及创新前沿
    王鹏飞, 程华
    2022, 30(6):  16-27.  DOI: 10.19398/j.att.202204050
    摘要 ( )   PDF (47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是助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纺织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平台,利用Gephi图谱分析软件剖析国内智能纺织品技术融合及创新研究的发展趋势、动态演化、关注热点和前沿等。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国内智能纺织品技术领域专利技术融合发展大致分为萌芽期、快速增长期和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以后,具有智能化、安全性和效率等维度特征的专利技术融合趋势比较明显,在提高产品便利性、降低复杂度和提高效率上,技术融合动态效果更显著;通过对技术融合动态演化数据可视化分析,发现智能纺织品技术在不同阶段的融合专利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该领域技术对医用防护服和相关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和文本挖掘,得到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纺织装备及共性技术和新型纺织材料等是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纺织成型制造、纺织纤维新材料、先进纺织制品与可穿戴系统等技术近两年迅速发展,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再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综述
    陈爽, 黄倩雯, 刘灿, 王彩虹, 王璐瑶, 叶翔宇, 王来力
    2022, 30(6):  28-36.  DOI: 10.19398/j.att.202206029
    摘要 ( )   PDF (31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再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问题,采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再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中英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讨论了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再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再生循环的环境效益计算与分摊方法、环境影响结果综合评价等问题。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回收工艺处理同种废旧纺织品,或将废旧纺织品再生成不同的产品,造成的环境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废旧纺织品服装再生循环的环境效益可通过扩展系统边界法进行量化,纳入再生原料的替换率和质量可提高计算精度,并可避免环境效益的主观性评价;废旧纺织品服装再生循环的环境效益在前后两个生命周期进行合理分摊,可避免环境效益的重复计算;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可实现不同再生方式环境影响的客观比较。
    材料工程
    侧基含磷阻燃共聚酯的熔融增黏反应特性分析
    尚小愉, 朱坚, 王滢, 张先明, 陈文兴
    2022, 30(6):  37-43.  DOI: 10.19398/j.att.202203068
    摘要 ( )   PDF (41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侧基含磷阻燃共聚酯的熔融增黏反应,将侧基含磷阻燃剂共聚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分子链中,制得侧基含磷阻燃共聚酯PET-Dx。对PET-Dx进行熔融缩聚增黏反应,分析不同反应因素(温度、时间、阻燃单体添加量)对增黏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ET-Dx的特性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而在反应后期略微降低;阻燃单体中苯环结构产生的位阻效应对熔融增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在270 ℃下,阻燃剂添加量为3%的PET-D3增黏效果最好,反应2.5 h,特性黏度可达1.23 dL/g。最后,根据特性黏度的时间演变特性对熔融缩聚增黏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阻燃单体添加量的减少而增加,而反应活化能却随阻燃单体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纳米ZnO颗粒在聚酯纤维中的团聚行为
    李爽新, 秦夏楠, 吕汪洋
    2022, 30(6):  44-51.  DOI: 10.19398/j.att.202202034
    摘要 ( )   PDF (83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纳米颗粒在纤维中的团聚行为,提出了利用X射线三维显微镜(CT)分析纳米颗粒在聚酯纤维中团聚行为的方法。以含纳米ZnO的PET母粒和PET空白切片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后利用熔融纺丝方法制备得到ZnO/PET复合纤维。另外用六氟异丙醇将含纳米ZnO的PET母粒溶解,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得的ZnO进行成像,发现ZnO颗粒的尺寸主要在300 nm以下。因此,CT对ZnO/PET复合纤维成像中得到的大于300 nm的颗粒可认为是ZnO发生团聚所致。利用CT获得的数据,绘制出大于300 nm的ZnO颗粒尺寸的频数直方图,结果表明,随着ZnO颗粒添加量的增加,纤维中ZnO颗粒的团聚情况加剧。
    基于纳米铜-氧化锌的聚丙烯腈抗菌纤维制备及其性能
    方瑜, 李楠, 吕汪洋
    2022, 30(6):  52-62.  DOI: 10.19398/j.att.202202033
    摘要 ( )   PDF (105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原位还原法将纳米铜(Cu NPs)和纳米氧化锌(ZnO NPs)相结合,制备得到具有高抗菌活性的复合抗菌剂Cu-ZnO NPs,并通过离心-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Cu-ZnO/PAN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二维衍射仪等对Cu-ZnO NPs和Cu-ZnO/PAN纤维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抑菌圈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自旋捕获技术对Cu-ZnO/PAN纤维的抗菌机理进行分析。表征测试表明:成功制备得到高抗菌活性的Cu-ZnO NPs和Cu-ZnO/PAN纤维。Cu-ZnO/PAN纤维的抗菌性能和耐水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在黑暗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抗菌剂质量分数为5%或以上的抗菌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可达99%,且纤维洗涤50次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达到97%及以上,在抗菌领域具有发展潜力。
    多酚-氨基硅烷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及其界面性能
    汪维海, 陈宏, 黄志超, 姚湘江, 吴金丹, 戚栋明
    2022, 30(6):  63-72.  DOI: 10.19398/j.att.202203065
    摘要 ( )   PDF (39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选用3种多酚类化合物(多巴胺、邻苯二酚和单宁酸)对UHMWPE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再利用引入的反应性官能团接枝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前后纤维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结晶度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究多酚化合物种类、硅烷反应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改性条件。结果表明:多酚改性及氨基硅烷二次改性对纤维本体的结晶度和力学强度未造成显著影响;改性后的纤维和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剪切强度均有显著提高,质量分数3%的多巴胺-氨基硅烷改性3 h的纤维界面增强效果最佳,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134.56%。
    热压成型工艺对竹纤维/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郑茜仁, 邵灵达, 金肖克, 祝成炎, 田伟
    2022, 30(6):  73-79.  DOI: 10.19398/j.att.202204003
    摘要 ( )   PDF (42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优选竹纤维/PLA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参数,并进一步研究具有显著影响的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以热压成型温度、压强、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用万能强力仪、扫描电镜对其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及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竹纤维/PLA复合材料,压强对其拉伸及弯曲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时间的影响最小,其中压强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具有显著性影响;当热压成型工艺参数为180 ℃,2 MPa,30 min时,竹纤维与PLA结合较好,复合材料的拉伸及弯曲强度都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61.43、65.47 MPa。
    纺织工程
    基于水浴静电纺的纳米纤维包芯纱连续制备与性能
    周歆如, 胡铖烨, 范梦晶, 洪剑寒, 韩潇
    2022, 30(6):  80-87.  DOI: 10.19398/j.att.202204028
    摘要 ( )   PDF (72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制备既具备纳米纤维的表面性能,又保持传统纤维优异力学性能的纳米纤维集合体,进一步拓展纳米纤维的应用领域,提高应用价值,提出了一种纳米纤维包芯纱的连续制备方法。利用双针头水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以涤纶长丝(PET)为芯层,外包聚酰胺6(PA6)纳米纤维的PET/PA6纳米纤维包芯纱。研究了纺丝电压对纳米纤维包芯纱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纤维在不同电压下对于芯纱都有较好的包覆;纳米纤维的直径随电压的增加而下降,14 kV时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40.80±21.34) nm,20 kV 时仅为(91.75±13.24) nm,下降了约1/3;随着电压的增加,纳米纤维包芯纱的包覆率和线密度都增大,当电压为20 kV时,纳米纤维包芯纱的包覆率为28.58%,约为电压14 kV时的1.5倍;PA6纳米纤维包覆层的断裂强度要低于常规的PA6纤维,但断裂伸长在常规PA6纤维的范围内。
    连续氧化铝纱线及其织物力学性能
    谢治云, 李文斌, 张贺, 黄丛, 官思佳, 刘洋
    2022, 30(6):  88-94.  DOI: 10.19398/j.att.202204012
    摘要 ( )   PDF (43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国内外氧化铝纱线及织物的室温与高温力学性能,对已产业化的美国(MG)、日本(RB)和国产(GC)3种连续氧化铝纱线及织物进行室温与高温处理后拉伸性能表征,并利用GC氧化铝纱线,仿织成MG、RB相同结构织物,测试比较他们相应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MG、GC、RB氧化铝纱线断裂强度分别为33.4、36.5、41.9 cN/tex。950 ℃高温处理4 h后,GC氧化铝纱线断裂强力保留率为76.0%、断裂应变保留率为32.7%,在3种纱线中最高。MG、RB氧化铝织物拉伸断裂强度分别为1 060.9、864.0 N/cm;而GC氧化铝纱线仿织MG、RB织物的断裂强度可达875.3、653.3 N/cm。高温处理后,仿织RB织物的断裂强度保留率最高,可达76.3%,氧化铝织物的断裂应变保留率明显高于氧化铝纱线的断裂应变保留率。
    生物基锦纶56赛络菲尔纱的开发与性能
    卓辉, 刘新金
    2022, 30(6):  95-101.  DOI: 10.19398/j.att.202205039
    摘要 ( )   PDF (15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精梳棉与生物基锦纶56(N56)混纺粗纱作为外包纤维原料,N56长丝作为芯丝,在加装全聚纺装置的QFA1528环锭纺细纱机上纺制粗纱与长丝间距、捻度不同的9种18 tex70/30JC/N56/N56长丝(5 tex)赛络菲尔纱,其中外包粗纱混纺比为70∶30。探讨当改变粗纱与长丝间距和细纱机捻度时,9种赛络菲尔纱的断裂强力、断裂强度、初始模量以及条干CV和毛羽H值变化。结果表明:当粗纱与长丝间距为 8 mm、细纱机设定捻度为120.34捻/10 cm时,所纺纱线的强力、强度、条干和毛羽最优。
    机织物局部组织复原与密度自动测定
    韦秋菊, 孙晓婉, 徐平华, 徐明慧, 贾静
    2022, 30(6):  102-109.  DOI: 10.19398/j.att.202201021
    摘要 ( )   PDF (24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升印花机织物经纬密度自动测量的准确性,利用图像修复技术滤除织物表面印花图案,复原局部组织纹理。为验证不同组织结构下图案种类、大小对复原效果的影响,采用图像融合方式,按照组织结构、图案种类、图案大小设计了27种测试样本。对Criminisi算法优先权项进行设计,并对修复模块尺寸依据图案尺寸作自适应调节。对比分析了Criminisi算法、仅优化优先权项,以及优先权与修复模块联合优化3种修复效果;同时对比分析了人工检测和本文算法检测的样本密度。结果表明:优化算法能够较好地复原图案所在区域内织物组织纹理,样本测试主客观一致率均值为99.89%。该方法的提出,能够解决部分中小尺度印花图案的干扰,进一步扩大了织物密度图像法检测的适用面。
    针织凉感面料的性能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褚北斗, 林聆, 顾学峰, 陈慰来
    2022, 30(6):  110-116.  DOI: 10.19398/j.att.202112005
    摘要 ( )   PDF (22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针织凉感面料的性能与影响因素的关系,选取具有优良凉感性能的涤纶纤维,采用纬平针和四角网眼组织织造出具有凉感性能的针织物,测试该凉感针织物的面密度、透气率、热阻、透湿率、克罗值、热导率和接触凉感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凉感针织物的接触凉感系数,接触凉感系数越大,则凉感性能越好。然后对凉感针织物性能参数与接触凉感系数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并建立关于接触凉感系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改变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来优化针织凉感面料凉感性能。
    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许菱, 刘道林, 殷莲甜
    2022, 30(6):  117-126.  DOI: 10.19398/j.att.202204058
    摘要 ( )   PDF (12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纺织服装业作为RCEP生效后中国收益最大的产业之一,如何优化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结构是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2010—2020年RCEP成员国纺织服装贸易数据,从总体和多领域两个维度探讨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纺织服装竞争性较强,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在该产业的大部分领域依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RCEP成员国间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各领域的出口互补性大于进口互补性,互补性较高的出口领域主要在蚕丝、化纤长纤、化纤短纤、无纺织物、特种机织物、工业用纺织品、针织布和纺织制成品等;当前,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关系紧密,RCEP伙伴国对中国依赖性更强。
    染化工程
    适用于中温上浆的浆料筛选及其浆纱性能
    吴菊明, 高波, 朱博, 高卫东
    2022, 30(6):  127-132.  DOI: 10.19398/j.att.202205023
    摘要 ( )   PDF (14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降低上浆温度是浆纱节能的重要途径。为了筛选出适合中温上浆的淀粉主浆料,本文研究了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及氧化淀粉的浆液及浆膜性能。并通过在不同浆液温度下进行上浆试验,分析比较各上浆温度下的浆纱性能,最后采用目标函数法分析得出适宜的中温上浆温度。结果表明:醋酸酯淀粉的浆液黏度随温度和保温时间变化的稳定性较好、比黏附力较高,浆膜各性能最优,且在中温条件上浆的各浆纱性能接近于高温上浆,故醋酸酯淀粉采用75 ℃中温上浆是可行的。
    磺化四苯乙烯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谢沉着, 邵晓莉, 赵强强, 何瑾馨
    2022, 30(6):  133-140.  DOI: 10.19398/j.att.202205052
    摘要 ( )   PDF (37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开发在蛋白质纤维上可应用的新型荧光染料,选用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的四苯乙烯(Tetraphenylethylene, TPE)为原料,以浓硫酸和氯磺酸为磺化试剂合成了四磺化四苯乙烯(TPE-4S)和一磺化四苯乙烯(TPE-1S)荧光染料,探究其聚集诱导发光效应,并研究其对蛋白质纤维的上染性能,分析荧光染料在纤维上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TPE-4S和TPE-1S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两种荧光染料与酸性染料相似可上染蛋白质纤维,磺酸基的数量影响其在纤维上的最大上染量,TPE-4S在羊毛上的最大上染量可达7.0%;由于染料分子与纤维上氨基的离子键作用,使得上染纤维上的磺化四苯乙烯分子具有发光性能。与普通荧光染料相比,TPE-4S在上染量为5.0%时,发生荧光淬灭,TPE-1S在上染量为6.0%时仍然不会发生荧光淬灭。具有聚集诱导效应的荧光染料能有效克服发光材料荧光淬灭的问题。
    树脂固相合成甜菜色素衍生物对羊毛的染色性能
    郭晓曼, 贾丽霞, 刘冬志
    2022, 30(6):  141-149.  DOI: 10.19398/j.att.202205001
    摘要 ( )   PDF (27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甜菜色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性能,以粗制天然甜菜红色素、VPOC 1065阴离子交换树脂、吲哚啉为原料,通过固相反应和置换反应合成了中间体a及甜菜色素衍生物(色素A)。优化了合成色素A的反应条件和染色羊毛工艺,测定了经硫酸铝钾前媒处理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结果表明:合成色素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吲哚啉质量与中间体a的质量比3∶8,反应时间25 min,产率为50.13%;染色工艺为:染色pH值为3.0、染色温度50 ℃、染色时间110 min、染料质量分数5%(o.w.f)。合成色素A有较好K/S 值,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及耐日晒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
    液体石蜡非水介质体系中活性染料的水解性能
    李美琪, 邵敏, 安源, 王丽君, 邵建中
    2022, 30(6):  150-156.  DOI: 10.19398/j.att.202204017
    摘要 ( )   PDF (15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活性染料在液体石蜡(LP)非水介质体系中的水解性能及相关的染色性能,选用两只单活性基活性染料C.I.活性红24(一氯均三嗪型)和C.I.活性蓝19(乙烯砜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活性染料在LP-微水体系(不含纤维)和LP-微水染色体系(含纤维)中的水解性能,并与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非水介质体系以及常规水浴体系相比较,考察温度和pH等工艺因素对活性染料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pH和温度条件下,活性染料在LP非水介质体系中的水解率与D5非水介质体系中的水解率相当,且均明显低于水浴体系中的水解率;在常规水浴染色体系中,C.I.活性红24的水解率高达42%~65%(pH=10~11,温度70~90 ℃),C.I.活性蓝19的水解率高达15%~32%(pH=10~11,温度60~80 ℃),而在LP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这两只染料的水解率均低于2.22%,上染却占绝对优势(在棉上的上染率高达97%),以致pH和温度对染料水解率的影响都很小(在一定范围内),因而活性染料的LP非水介质体系染色可调控在较低的染色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以利于纺织染整的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
    气相沉积法构筑的超疏水化妆棉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邱心妮, 郭韫淇, 张楠涛, 王欣, 石嘉威, 区嘉雨, 李泳, 余传明
    2022, 30(6):  157-165.  DOI: 10.19398/j.att.202204027
    摘要 ( )   PDF (80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改性剂,通过气相沉积法制备了超疏水亲油化妆棉,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化妆棉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该化妆棉的油水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剂水解后与化妆棉高分子链中的羟基发生脱水反应,成功地实现了化妆棉的疏水化改性,改性化妆棉的水接触角为151°,油接触角为0°,具有良好的疏水亲油性,能选择性吸附水中的油污,油水分离效率高,分离通量为22918 L/(h·m2),且重复使用10次后分离效率仍高于95.3%。重力驱动下可以有效实现乳液的油水分离,对常见生活污水及强酸、强碱水溶液均具有良好的防污效果,并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能,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服装工程
    VR/AR技术在服装行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方超逸, 何佳臻
    2022, 30(6):  166-175.  DOI: 10.19398/j.att.202202009
    摘要 ( )   PDF (12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推动服装行业数字化发展以及拓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应用,介绍了VR与AR涉及到的具体技术及其发展轨迹,并总结了VR/AR技术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围绕整个服装产业链,在设计环节利用VR/AR技术能够开展面料设计、服装款式及结构设计;在性能评价环节利用该技术模拟服装使用的真实场景,实现基于虚拟场景的着装舒适性评价;在营销策划环节,利用该技术增强T台秀及虚拟试衣的视觉体验。最后,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对VR/AR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指出算法升级及应用生态构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基于色彩网络的数码喷绘印花香云纱旗袍色彩分析
    陈希雅, 赵崧灵, 顾冰菲
    2022, 30(6):  176-185.  DOI: 10.19398/j.att.202204008
    摘要 ( )   PDF (34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香云纱文化,厘清目前数码喷绘印花香云纱旗袍的主要色彩特征及配色规律,为设计师提供一定的配色参考。以205张数码喷绘印花香云纱旗袍图片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色彩提取及配色分析。首先对图像进行噪声消除和纹理平滑,利用八叉树量化算法基于HSV颜色空间分别提取单张旗袍图片的主色和辅色,然后利用聚类算法获得整体图片库的20个整体代表色、10个主色代表色和20个辅色代表色。最后利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得到主色与辅色之间的86条、辅色与辅色之间的66条色彩搭配规则,并绘制相应的配色网络图。结果表明:红黄色系及中低明度、中低饱和度的颜色是香云纱旗袍主要的色彩特征,同类色和类似色的色彩搭配方式使整体的呈现效果较为稳重典雅。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产品图案或整体搭配的多样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服装面料在线展示方式对消费者视觉感知的影响
    董佳宁, 杨允出, 季晓芬, 蔡丽玲
    2022, 30(6):  186-193.  DOI: 10.19398/j.att.202201017
    摘要 ( )   PDF (37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帮助消费者感知服装面料属性,降低对产品质量的感知风险,结合线上调研结果将面料物理性能由专业的测试评价转化为可视化的主观评价。将面料平面展示、性能展示设为两组,利用感知判断与问卷评价结合的方式,分别统计两组主观判断的正确率与评分,利用符号秩检验,分析两组展示方式在视觉感知上的差异。同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性别在面料视觉感知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针对面料性能的展示优化了消费者的视觉感知,消费者的感知正确率平均提升了24.53%,评分平均上升幅度达0.94分;男性、女性对于面料性能的感知程度差异性显著,女性对于面料的感知更加敏感。
    服装品牌可持续性量表开发与检验
    贺静宇, 陈李红, 何琳
    2022, 30(6):  194-203.  DOI: 10.19398/j.att.202204056
    摘要 ( )   PDF (12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开展服装品牌可持续性相关研究,开发服装品牌可持续性测量量表。结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界定了服装品牌可持续性的概念、结构维度及相应测量指标。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量表信度和效度;并以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为结果变量对量表进行校标效度检验,最终确定了包括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3个维度12个测量题项的量表。结果表明:量表整体结构良好,信效度通过检验;并验证了服装品牌可持续性各维度对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预测作用以及量表实际应用性。研究结果为服装品牌可持续性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为服装企业提高品牌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基于工序模块化的牛仔裤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价
    骆艳, 周荣星, 李新苗, 朱俐莎, 王来力, 吴雄英, 丁雪梅
    2022, 30(6):  204-210.  DOI: 10.19398/j.att.202206030
    摘要 ( )   PDF (40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生产阶段碳足迹评价工作量大、传统核算方法较难实现核算精细化等问题,采用基于模块化理论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对三款牛仔裤产品(男式、女式和儿童牛仔裤)的工业碳足迹进行核算与评价,通过工序层级碳足迹单元(模块)的选择调用与积木式拼装实现产品碳足迹的快速和精准核算。结果表明:男式、女式和儿童牛仔裤从纺纱到制衣过程的碳足迹分别为7.30 kg CO2e/件、7.24 kg CO2e/件和4.16 kg CO2e/件;男式和女式牛仔裤缝制工序(制衣工段中)以及儿童牛仔裤染色与上浆工序(织造工段中)的碳足迹最大,装饰唛和蒸汽的耗用是导致上述两个工序碳足迹较大的主要原因,可通过优化装饰唛的设计、选择更加环保的原材料、采用新型染色技术等手段减少两个工序的碳排放量;电力是产品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建议采用清洁电力来替代传统火电。
    综合评述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纺织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梁慧芳, 张惠芳, 从明芳, 陈泽潭, 孙冲
    2022, 30(6):  211-218.  DOI: 10.19398/j.att.202203026
    摘要 ( )   PDF (17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光谱成像技术融合了二维成像和光谱技术,可以同时获取待测物的空间及光谱信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随着市场的发展,对纺织品的检测效率、检测过程的绿色环保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的检测方法。本文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原理、装置及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对其在棉花杂质检测、纺织品成分分析以及纺织品颜色测量等纺织检测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研究现状提出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纺织检测领域的应用方向和研究思路。
    纺织基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苏婧, 兰春桃, 王静, 关玉, 付少海
    2022, 30(6):  219-230.  DOI: 10.19398/j.att.202204002
    摘要 ( )   PDF (33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辐射污染也不断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产活动。纺织基电磁屏蔽材料轻质柔软、可弯曲和易于加工成型,在民用服饰、航空航天、军事隐形等领域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从电磁屏蔽的基本概念与机理出发,结合纺织基电磁屏蔽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纺织基电磁屏蔽材料的开发方法,阐明了不同阶段的电磁屏蔽特性,并对未来纺织基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二氧化硅基纳米纤维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卫智毅, 王慧, 余天培, 程辉, 马信, 李守柱
    2022, 30(6):  231-241.  DOI: 10.19398/j.att.202204046
    摘要 ( )   PDF (37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具有超轻、低导热系数、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三维结构多孔材料,但由于其力学性能较差,严重阻碍了实际应用。为解决此问题,将柔性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引入气凝胶中作为骨架材料,在保留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优异性能的基础上,还可展现出良好的形状记忆功能和机械稳定性能。本文追溯了二氧化硅基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及相关机理,梳理了当前为突破其力学性能差的限制所做的努力和改进,以更好地应用于空气过滤、油水分离、催化剂载体、吸附、隔热保温以及压力传感等领域,期望推动二氧化硅基纳米纤维气凝胶的进一步发展。
    功能性高分子栓塞微球的制备与研究进展
    李鹏飞, 王建南, 许建梅
    2022, 30(6):  242-251.  DOI: 10.19398/j.att.202204061
    摘要 ( )   PDF (27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化疗栓塞的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各类肿瘤不同治疗方式的多样化需求,多功能化成为新型高分子栓塞微球向高效、精准靶向发展的一大特点。文章从可生物降解型、环境响应型、可视化型、放射性型4个功能性类别展开,分别介绍了蛋白质类、多糖类、合成聚合物类的栓塞微球的制备方法与降解性评价;归纳了pH响应类、温度响应类、光、磁、微波响应热疗类栓塞微球的修饰方法、环境响应机理与效果;总结了CT成像可视化、MRI成像可视化和CT/MRI双模成像可视化栓塞微球的自显影方法与评价以及新型放射性栓塞微球的标记方法与放射性效果。最后,指出可降解型和环境响应型栓塞微球由于材质单一、响应因素单一存在形貌尺寸、载药缓释效果不佳的问题,而可视化型和放射性型栓塞微球则由于修饰物的毒副作用和复杂机理,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仍需长期观察与实验,表明了多重响应和多功能性栓塞微球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填料在功能复合材料中取向构筑的研究进展
    崔中兰, 宋理想, 严小飞, 朱晨凯, 戚栋明, 李耀邦, 杨晓明
    2022, 30(6):  252-260.  DOI: 10.19398/j.att.202203046
    摘要 ( )   PDF (53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聚合体系内加入功能填料是赋予复合材料功能化较为广泛的方式之一。然而,功能填料在自然状态下无法实现其在聚合体系内的有序分布及取向排列,因此,无法有效实现其功能赋予的最大价值。对此,通过施加外场诱导功能填料取向,是简便有效的手段。本文对不同取向构筑方式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对比了各取向构筑方式的优缺点,并分析了目前填料取向功能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现状。最后,对功能填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取向构筑研究进行了展望,以促进取向填料功能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