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编织芯鞘型摩擦发电传感纱的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高 玥, 陶庆云, 孟粉叶, 晏雄, 胡吉永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7): 1-12.  
    摘要237)      PDF (22328KB)(110)    收藏
    为满足人体呼吸运动日常长时监测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可拉伸编织芯鞘型摩擦发电传感纱,探究拉伸电极包缠捻度和编织层等结构参数对传感纱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可拉伸电极包缠捻度,传感纱的弹性伸长率随之增大,弹性回复率和短路电流减小;传感纱弹性回复率主要受编织角影响,电学性能受编织参数多效应影响,当编织根数为10、编织角为45˚时获得最大的短路电流,达到(0.06±0.01) nA;该传感纱在0.15~1.2 Hz频率范围内的短路电流随频率加快而增大,并在2000次循环运动过程中有良好的输出稳定性;将传感纱佩戴在人体腹部时能对不同的呼吸状态产生响应。测试结果表明,该编织芯鞘型摩擦发电传感纱可用于人体呼吸状态监测,对摩擦电式呼吸监测传感器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熔喷非织造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刘 琛, 杨凯璐, 陈明星, 王新亚, 张 威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5): 116-129.  
    摘要205)      PDF (1274KB)(203)    收藏
    为了解熔喷非织造材料在制造工艺、结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介绍了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常用高聚物原料的特性,分析了以其为原料所制备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性能特点;总结了熔喷非织造材料在空气过滤、液体过滤、医用抗菌、智能电子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未来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拓展熔喷非织造材料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茶梗儿茶素的制备及其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和功能改性#br#
    方娇娇, 赵培宏, 赵宜涛, 邓书义, 陈 新, 曹红梅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6): 1-8.  
    摘要205)      PDF (2124KB)(102)    收藏
    为提高茶梗废弃物的利用率,从中提取天然色素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和功能改性。采用LC-MS、FTIR以及UV对茶梗提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及表征;探究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pH值等工艺参数对染色蚕丝颜色性能的影响,比较铁观音茶梗、铁观音茶叶、高山绿茶的提取物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以及抗紫外、抗氧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该茶梗提取物主要成份为儿茶素,对蚕丝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色时间70 min、染色温度80 ℃、染色pH 值为7.5;3种不同来源儿茶素染色性能相比,铁观音茶梗儿茶素染色蚕丝的表面得色量稍高,色牢度三者相当;3种儿茶素染色蚕丝的抗氧化和抗紫外性能较未处理蚕丝有大幅度提高,直接染色蚕丝的紫外防护系数UPF值均大于150,抗氧化活性均大于60%;采用铝离子前媒染后染色蚕丝的UPF值均大于230,抗氧化活性均大于70%,铁观音茶梗儿茶素染色蚕丝的抗紫外性能优于另外两种茶叶,抗氧化性能比绿茶低、与铁观音绿茶相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聚氯乙烯纤维熔融纺丝及其结构与性能
    范洋瑞, 钱建华, 余德游, 郭玉海, 戴宏翔, 李成才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7): 42-47.  
    摘要202)      PDF (2616KB)(132)    收藏
    为了通过熔融纺丝方法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聚氯乙烯(PVC)纤维,在将聚氯乙烯粉体共混改性造粒的基础上,调整熔融纺丝的工艺参数,研究纺丝温度和牵伸倍数等工艺条件对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对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取向度、表面形貌、截面形貌以及耐酸、碱腐蚀性能、阻燃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喷丝板距离水浴1 cm距离、螺杆温度为160 ℃、喷丝板温度为190 ℃、热水浴温度为60 ℃、计量泵压力为2 MPa、牵伸倍数为4倍时,制得的PVC纤维性能较好,其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线密度分别为1.16 cN/dtex、32.1%、12 tex,并且具有优异的耐酸、碱腐蚀性能和阻燃性能。研究结果为制备高性能的PVC纤维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文本挖掘的俄罗斯羽绒服消费需求
    康雷, 张瑜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8): 108-116.  
    摘要191)      PDF (1453KB)(20)    收藏
    为推动中国与俄罗斯的外贸服装产业发展,并有效指导国内企业进入反向定制生产模式,以俄罗斯电商平台Wildberries为数据来源,应用文本挖掘技术对平台上商品的在线评论内容进行情感分析,通过消费者评价维度权重、情感积极率和待改进度3项指标获得服装消费者的反馈信息。结果表明:一级维度中对消费者整体情感倾向影响最大的是产品质量,其次是产品外观和服务质量。在产品质量中,保暖性虽然是羽绒服最重要的服装特性,但在影响消费者整体情感倾向程度的排名中仅第三;排名第一的为合身度,也是最需要改进的。在其他二级维度中,对消费者整体情感倾向影响最大的分别是颜色、客户服务,两者均需进一步改进。未来中国的外贸服装企业在设计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增加相应的尺码,还要考虑到消费者对颜色的偏好和保暖性需求,销售方在服务提供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最终促进国内企业进入反向定制生产模式,推进双方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纱线条干均匀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耿聪, 王成群, 徐伟强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7): 33-41.  
    摘要186)      PDF (1130KB)(38)    收藏
    纱线条干均匀度是评估纱线质量和质地的重要指标,对纺织品质量、性能以及加工工艺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准确快速地测定条干均匀度在纺织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讨论了电容式、光电式和图像处理3种条干均匀度检测技术,并对各自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讨论了条干均匀度检测技术的准确度、评价指标和技术要领等,分析了影响条干均匀度检测技术发展的相关因素,并从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应用评价等角度讨论了条干均匀度检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纺织工业中的条干均匀度检测提供一定参考,从而促进纺织行业的工业生产和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木质素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刘 亦, 刘元军, 赵晓明, 刘雁雁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6): 28-40.  
    摘要184)      PDF (11105KB)(109)    收藏
    为解决传统阻燃剂引起的环境问题,提高产品的可持续性,研发绿色环保的阻燃剂具有重要意义。木质素因含有丰富的芳环结构、脂肪族和芳香族羟基等活性基团,广泛应用于制备多种生物基阻燃剂。文章首先分析了木质素的分子结构,介绍了木质素的阻燃机理及在阻燃领域的应用进展;然后总结了木质素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发挥阻燃作用的两种形式,即物理协同作用和化学改性作用;最后对未来木质素基阻燃剂研究进行了展望,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和面临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捻系数比对股线及其织物性能的影响
    陈兴栋, 刘新金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5): 41-50.  
    摘要176)      PDF (1704KB)(76)    收藏
    为综合反映捻系数比对股线及其织物性能的影响,选取涤纶粗纱和纯棉粗纱为原料,采用环锭赛络纺分别纺制18.5 tex涤纶单纱和29.5 tex纯棉单纱,然后对纺制的单纱进行反向加捻,分别纺制涤纶双股线和三股线以及纯棉双股线和三股线,优选纱线进行织造。通过改变捻系数比,在两个最优捻系数比的两边以及中间取值,探究捻系数比对相应的双股线和三股线强伸性、条干及其织物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捻系数比的增加,两种原料的双股线和三股线都有两个设计捻系数比。双股线第一第二设计捻系数比分别为、,三股线第一第二设计捻系数比分别为、。两种双股线在捻系数比为时、两种三股线在捻系数比为时,股线的强伸性,条干不匀率,毛羽H值综合性能都很不错。无论是双股线或者三股线,第二设计捻系数比的织物的撕裂性能和强伸性能优于同等条件下第一设计捻系数比的织物。文章解决了三股线与捻度设计的关系,为后面纺纱的过程提供了最佳配置,有利于纺纱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Ω漩涡识别方法探究转杯凝聚槽漩涡对纺纱质量的影响#br#
    钱淼, 杨振斌, 石焕强, 向忠, 张建新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7): 13-21.  
    摘要173)      PDF (4156KB)(59)    收藏
    为了更为准确地识别与分析转杯纺转杯内复杂多变流场中的涡流情况,提出了一种结合Ω漩涡识别方法和图像处理的漩涡识别技术。文章对Fluent仿真得到的转杯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凝聚槽平面的漩涡数量与面积,并进一步探究了凝聚槽内漩涡分布对纱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Ω漩涡识别方法对凝聚槽漩涡有较好的捕捉效果,经过图像处理后可以定量化分析转杯内部气流流场的涡流情况;凝聚槽内漩涡主要分布在输纤通道出口处以及背后气流交汇处;随着转速的提升,转杯凝聚槽内细小漩涡面积增加,不利于纱线聚合;较大直径转杯凝聚槽部位漩涡面积更小,有利于纤维聚合。文章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探究转杯内流场的漩涡分布特征,为优化转杯纺结构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MXene/尼龙织物的制备及其导电性能
    秦继恩, 唐玉芹, 秦秀宪, 殷允杰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8): 1-6.  
    摘要161)      PDF (4174KB)(122)    收藏
    为了探究浸渍法对于制备导电尼龙织物的可行性,采用MAX相陶瓷粉(Ti3AlC2)刻蚀和插层技术制备了单层MXene分散液,然后浸渍吸附到尼龙织物表面,获得MXene/尼龙织物。通过SEM、FT-IR、XRD对MXene及MXene/尼龙织物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测试了织物的导电性能、耐水洗与耐摩擦牢度。结果表明:将尼龙织物浸渍在2.5 g/L的MXene分散液中,经过4次浸渍—干燥制备的MXene/尼龙织物导电性能达到最佳,电导率为55.91 S/m;织物的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较差,在经过25次水洗后,电导率为1.47 S/m;经过5次摩擦后,织物电导率为0.49 S/m。该研究结果为提升MXene在尼龙织物上的导电性、耐洗性、耐摩擦性等提供了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机器视觉的复杂环境下细纱落纱机的纱锭和管纱识别
    闫小鹏, 杨雅宁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7): 22-32.  
    摘要159)      PDF (18225KB)(38)    收藏
    为了解决传统自动细纱落纱机在拔管和插管操作中存在的漏拔、漏插问题,将机器视觉技术引入自动细纱落纱机中,提出了一种两次识别分割的方法,以准确识别管纱和纱锭,降低漏拔和漏插发生的概率。针对复杂环境对原始图像造成的严重干扰,首先在图像预处理时调整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突出纱锭和管纱的图像特征;然后在目标识别过程中进行初始识别和二次识别。为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分别在图像预处理和目标识别阶段进行改进,在预处理中通过图像乘法融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对比度,在目标筛选决策中引入目标数量特征以提高识别准确率。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场景下的纱锭和管纱的识别准确率超过98.40%,实现了在复杂背景下纱锭和管纱的精确识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涤纶FDY纺丝油剂的研究进展
    董巧, 陈小琴, 韩春艳, 秦夏楠, 金一丰, 王胜鹏, 吕汪洋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8): 75-84.  
    摘要157)      PDF (1139KB)(84)    收藏
    为了跟踪涤纶FDY纺丝油剂的行业动态,为相关研发人员提供参考,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涤纶FDY纺丝油剂的研发进展。首先,介绍了涤纶FDY纺丝油剂生产中所采用的关键油剂单体的研发状况,主要包括平滑剂、乳化剂、润湿剂、集束剂、抗静电剂等;其次,探讨了国内外主要涤纶FDY纺丝油剂产品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不同产品性能特点进行了对比;最后,展望了涤纶FDY纺丝油剂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创新,未来的纺丝油剂产品将朝着环保型、原油型、专用型等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柔性织物传感器在智能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徐佳诗, 吴巧英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11): 1-14.  
    摘要157)      PDF (8953KB)(100)    收藏
    为促进柔性织物传感器在智能袜中的应用与发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柔性织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阐述了信息功能材料与柔性基底两大核心组成材料;介绍了柔性织物传感器与智能袜的两种集成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多功能传感器在智能袜中的监测应用现状;最后讨论了智能袜存在的局限性及针对方法,并提出柔性织物传感器在智能袜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CiteSpace的蒙古族服饰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郭晓芳, 张惟实, 张瑞霞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5): 84-96.  
    摘要155)      PDF (9404KB)(59)    收藏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为核心合集数据库,从中搜索近40年与蒙古族服饰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并以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该研究主题的发文量、来源期刊、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相关研究热点、突现词等进行可视化呈现和分析,采用关键词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5个主题4大类别的聚类,生成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图谱。结果表明:蒙古族服饰相关研究自1983年开始,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学者及学术机构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研究热点包括蒙古族历史发展与文化交融、服饰基本属性、文化传承发展和现代创新设计四个方面。多元服饰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交融的创新设计热潮是蒙古族服饰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空气过滤用聚氨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李金超, 梅硕, 杜雨佳, 马骉, 李虹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5): 18-22.  
    摘要155)      PDF (6356KB)(83)    收藏
    为拓展静电纺纳米纤维在空气过滤领域中的应用,以聚氨酯(PU)为原料,通过加入不同种类的盐,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树枝状PU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试仪、红外光谱仪、自动滤料测试仪测试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亲疏水性、化学结构和过滤性能。结果表明:PU质量分数14%条件下,添加有机盐TBAC,纺丝电压35 kV时,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的树枝状分叉结构明显;TBAC的加入使纤维膜的接触角由99.1°减小到82.8°;分叉结构使纳米纤维膜的过滤性能显著提高,与纯PU纳米纤维膜相比,过滤效率从50.8%提高到93.6%,品质因子从0.009提高到0.073,可满足高效低阻空气过滤材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响应面法的橡碗子色素染色丝绸工艺优化
    葛立雯, 李永固, 姚铭毅, 苏淼, 赵丰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6): 9-17.  
    摘要154)      PDF (7926KB)(59)    收藏
    橡碗子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黑色天然染料之一,也可用于现代生态染色。以硫酸亚铁为媒染剂,K/S值和Integ值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对橡碗子色素在丝绸上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先采用Plackett-Berman实验筛选出影响染色工艺的显色因素:染色温度、染液浓度和媒染温度;再利用RSM获得橡碗子色素染色丝绸的最优染色工艺条件:染色温度为86.5 ℃、染液浓度为200%(o.w.f)、媒染温度为53.5 ℃。实验结果显示,RSM为橡碗子色素在丝绸上的染色工艺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优化方法,其中以Integ值为响应值的模型表现出了更优异的交互性。本优化工艺可为天然染料橡碗子的现代染色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单宁类天然染料的染黑工艺的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不同结构柔性电磁超材料吸波体的最新研究进展
    焦馨宇, 张富勇, 刘元军, 赵晓明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6): 116-128.  
    摘要153)      PDF (15865KB)(106)    收藏
    传统的电磁超材料通常具有刚性结构,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无法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因此质轻、吸收强、吸收频带宽的柔性电磁超材料吸波体的开发利用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从柔性电磁超材料吸波体结构出发,概括了基于三层结构的柔性电磁超材料吸波体的最新研究,讨论了基于三层以上结构的柔性电磁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三维立体结构的柔性电磁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柔性电磁超材料吸波体未来的发展方向。柔性电磁超材料吸波体在电磁波防护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未来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熔体纺丝异形化纤维及其非织造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吴万桦, 钱晓明, 唐孝颜, 娄伟, 杨雪珂, 兰怡娜
    现代纺织技术    2025, 33 (02): 10-22.  
    摘要151)      PDF (24066KB)(32)    收藏
    为了改善纤维市场中产品单一化、附加值低和性能同质化等问题,开展纤维异形化技术的相关研究至关重要。对熔体纺丝法制备异形纤维的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熔体纺丝工艺原理及异形纤维生产设备,并概括了常见异形纤维截面形状及特性,同时对现有的熔体纺丝法制备异形纤维技术进行分类,进而对异形纤维截面形状改变以及工艺参数改变对纤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揭示纤维异形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随后介绍了异形纤维及其非织造材料的应用;最后,文章对异形纤维在发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过硫酸铵浓度对PAN/PANI纳米纤维膜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
    苏祺, 高燕, 高晓平, 杨博琛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5): 1-8.  
    摘要149)      PDF (7520KB)(84)    收藏

    为了探讨过硫酸铵APS浓度对聚丙烯腈(PAN/聚苯胺(PANI纳米纤维膜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得电磁屏蔽性能更加优异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基于静电纺丝技术,选用PAN纳米纤维膜为原料并浸入苯胺(An)酸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氧化剂APS,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出PAN/PANI复合纳米纤维膜。对PAN/PANI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增重率、电阻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进行测试,应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最佳的APS浓度。结果表明,氧化剂浓度0.3 mol/L时,PAN纤维表面聚合的PANI紧密均匀,形成了良好的导电网络结构,屏蔽效能最佳。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防电磁辐射性能的PAN/PANI复合纳米纤维膜,为进一步开发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功能性纳米纤维纺织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羟基硅油增强反应性聚氨酯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王 淋, 张军锋, 何 方, 王 卓, 黄志超, 孙 福, 戚栋明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7): 108-115.  
    摘要148)      PDF (4392KB)(60)    收藏
    为改善聚氨酯(PU)材料的力学性能,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蓖麻油、双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软段,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硬段,采用绿色环保的无溶剂体系制备了有机硅改性的反应性聚氨酯(Si-PU)涂层,考察了PDMS质量分数对PU涂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高温热稳定性、耐低温性能、手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PU涂层相比,Si-PU涂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得到明显提升。当PDMS质量分数为7.6%时,改性涂层的拉伸强度较未改性PU涂层增长了51.9%;当PDMS质量分数为9.9%时,改性涂层的断裂伸长率较未改性PU涂层增长了99.3%;随着PDMS质量分数提高,质量损失速率最大的温度有一定提高,涂层的玻璃化温度逐渐降低,耐低温性能提高,同时疏水性提高,手感变得更加柔软,综合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乳液静电纺制备PCL/TCH图案化纳米纤维膜
    章军, 余景红, 李庭晓, 辛斌杰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10): 20-30.  
    摘要147)      PDF (12066KB)(20)    收藏
    为解决药物突释现象,实现药物的有效包埋和长效释放,设计了具有稳定皮芯结构的图案化微纳米纤维膜,用于药物控释领域。采用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将盐酸四环素(TCH)作为模型药物,以聚己内酯(PCL)/六氟异丙醇(HFIP)作为油相、TCH/水溶液作为水相进行纺丝并优化工艺参数,使盐酸四环素(TCH)在纺丝过程中保持性能稳定并能够持续释放。同时,探究图案化对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载药能力和TCH在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药物质量分数为2%时,纺丝乳液的液滴均匀性较好,液滴的平均直径为0.65 μm,制备的纤维形貌均匀连续,平均直径为200 nm,药物累计释放率达到了52.15%;图案化纤维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断裂伸长率从78.65%提高到98.96%,载药能力和TCH在体外释放性能均有所提升,药物累计释放率从52.15%提高到65.60%。该研究表明,通过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将模型药物TCH包裹在PCL的内部,有效改善PCL/TCH纤维膜的药物释放性能,同时图案化可进一步提高机械性能,因此,通过乳液静电纺制备的PCL/TCH图案化纳米纤维膜在医疗敷料方面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基于产业链图谱的服装企业产业链挂链关系挖掘
    方志坚, 程 玉, 金 耀, 汤哲冲, 徐锦英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6): 108-115.  
    摘要146)      PDF (3873KB)(118)    收藏
    服装产业是全球最重要的制造行业之一,而服装产业链图谱则是服装产业生态中的重要工具。为了服装相关企业能快速、准确挂链,文章研究并构建服装产业链图谱,将产业链中的链点、关系和属性进行建模和表示,再通过企业信息收集和企业关键词提取构建企业信息数据库,从而提出了一种产业链企业自动挂链算法。该算法基于CoSENT模型计算企业关键词和产业链链点之间的相似性,并通过自定义规则对匹配结果进行过滤,进而评估关键词和链点之间的相关性,自动匹配和选择最优的产业链图谱链点,实现企业的产业链自动挂链。通过与其他匹配算法的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在F1-Measure指标上明显优于其他算法(比基于Jaccard方法高14%,比Word2Vec方法高10.5%,比SBERT方法高2.5%),显著提升了企业挂链效率和准确性,为优化服装产业链图谱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石榴皮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羊绒纤维的鉴别
    桂祖文, 何剑锋, 徐昊宁, 陈胜航, 余志成, 侯战昌, 陈超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6): 18-27.  
    摘要144)      PDF (9987KB)(81)    收藏
    为完善植物染标准体系,建立石榴皮植物染料的鉴别方法与标准,本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石榴皮植物染料的标志物进行分析,并采用液质联用仪对石榴皮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羊绒纤维上萃取的染料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安石榴苷与鞣花酸可以作为鉴别石榴皮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羊绒纤维的标志物。石榴皮植物染料的质谱中检测到准分子离子峰m/z 300.9862,保留时间为1.02 min;直接染色和硫酸亚铁后媒染羊绒纤维萃取液的质谱中检测到准分子离子峰m/z 300.9896和300.9868,保留时间分别为1.02 min和1.04 min。两者均与鞣花酸标准品1.02 min的出峰时间相近,在标准允许的±2.5%偏差范围内,结合其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只含有277 nm处的没食子酸与255、357 nm处的鞣花酸特征峰,可确定该染料及其染色羊绒纤维均为纯石榴皮植物染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研究进展
    王琦, 陈明星, 张威, 吴艳杰, 王新亚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10): 1-10.  
    摘要144)      PDF (4491KB)(51)    收藏
    鉴于Janus分离膜特殊的结构与性能,其在众多领域均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Janus纳米纤维膜具有高比表面积、细长纤维结构和可控性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为更好了解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发展近况,文章对近年来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水处理、空气过滤、生物医用等领域中的应用,讨论了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丝素-聚苯胺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周家宝, 刘 涛, 仇巧华, 朱灵奇, 王艳敏, 丁新波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5): 9-17.  
    摘要142)      PDF (9219KB)(114)    收藏
    以再生丝素蛋白(SF)为原料,以聚苯胺(PANI)为功能添加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丝素-聚苯胺(SF-PANI)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SEM、XRD和FTIR等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F-PANI复合纳米纤维膜孔隙率在70%以上;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其溶胀度可达158%;最大拉伸应力可达2.5 MPa。当SF-PANI复合纳米纤维膜中PANI质量分数为5%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80.0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75.20%;对PANI质量分数为5%的SF-PANI复合纤维膜进行卤化处理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能达到100%。该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抗菌性能,在抗菌型生物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冬季暖气房环境下被子睡眠舒适性能分析
    翟若彤, 石婷婷, 宋海波, 卢业虎, 殷兰君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9): 83-90.  
    摘要140)      PDF (3908KB)(42)    收藏
    为研究不同种类的被子睡眠舒适性,文章提出了睡眠质量、热湿舒适性、主观评价等评价被子睡眠舒适性的主客观数据指标,通过真人实验对比分析了被子睡眠舒适性能的差异。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冬季暖气房环境(温度20 ℃,湿度40%),选择纱布夹棉被、羽绒被、蚕丝被、化纤被、羊毛被5种被子作为实验样品,测试受试者在使用不同被子睡眠过程中睡眠质量、平均皮肤温、肩腰部湿度和心率,以及睡眠后的热湿舒适性和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价。客观数据结果表明:在冬季暖气房环境下,被子材料显著影响睡眠质量,对热湿舒适性影响较小;化纤被和纱布夹棉被睡眠效率较高,深睡眠时长较长,平均皮肤温和肩腰部湿度均处于舒适范围,在冬季暖气房下睡眠效果较好;蚕丝被睡眠效率和深睡眠占比均较低,睡眠舒适性最差。此外,主观评价结果显示,化纤被和纱布夹棉被的睡眠满意度更好,这与客观数据相一致,说明在冬季暖气房下可以优先覆盖化纤被或纱布夹棉被入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涤纶长丝油剂的国产化研究及应用进展
    禄倩倩, 张凤鸣, 马剑斌, 梅宇龙, 宋春民, 崔 利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5): 105-115.  
    摘要138)      PDF (1181KB)(126)    收藏
    近年来,随着中国涤纶长丝品种多样化和年产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化纤厂家对满足生产要求的油剂需求日益旺盛,目前适用于前纺和工业长丝的高性能油剂主要依赖进口,自主开发适用于不同涤纶长丝品种的高品质油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围绕应用最广泛的涤纶POY、DTY、FDY和工业长丝油剂,首先简要介绍了各品种油剂的组成成分、性能要求和产业概况;其次详细综述了各类油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包括油剂的类型、配方和效果等;最后指出:涤纶长丝油剂的研发在朝着环保、高品质及专用等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应与新技术和新材料等结合,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以期不断推进高品质和大规模涤纶长丝油剂的国产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基于改进3E-LDA的织物图像分类算法
    靳文哲, 吕文涛, 郭庆, 徐羽贞, 余润泽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6): 89-96.  
    摘要130)      PDF (3548KB)(35)    收藏
    针对训练样本数太少(训练样本数量小于数据维数)导致的模型分辨能力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改进3E-LDA的织物图像分类算法,称为I3E-LDA算法。首先利用类加权中值代替样本均值计算类内散点矩阵,削弱了离群值和噪声的影响。以此作为非参数加权特征提取法对类内散点矩阵进行正则化。然后利用目标组合的方法,通过引入平衡参数对目标函数进行正则化,来保留更具判别性的特征数据。通过不同织物图像间更具判别性的特征数据可以更好地对其区分。结合改进的零空间法解决类内散点矩阵奇异性和小样本问题,从而提高分类准确率。在阿里天池织物数据集和花色织物图像上进行训练和测试,将图像按照正常图像和非正常图形(瑕疵图像)进行区分。实验结果表明,I3E-LDA算法有效实现了织物图像分类,且对于较少的训练样本(20%~40%的样本用于训练)提升了分类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棉织物的组织结构对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
    骆浩, 冯浩, 吴闻韵洁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7): 80-85.  
    摘要130)      PDF (4441KB)(86)    收藏
    为研究棉织物的组织结构对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以40英支纯棉纱为原料,纬向平均浮长为单一变量,设计并织造平纹、2/1纬重平、3/1纬重平、4/1纬重平织物;采用滴水扩散法和毛细效应测试表征织物的吸湿性和快干性。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棉织物的吸湿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3/1纬重平、2/1纬重平、平纹、4/1纬重平,快干性为3/1纬重平、2/1纬重平、4/1纬重平、平纹;随着纬向平均浮长的增大,织物吸湿快干性能先提高后下降。该研究明确了织物结构对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可为企业吸湿快干面料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锦纶染色用活性分散染料的制备及性能
    丁国庆, 江华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7): 97-107.  
    摘要129)      PDF (3297KB)(29)    收藏
    为提升分散染料染色锦纶的色牢度,在偶氮染料分子中引入二氯均三嗪结构作为活性基团,并采用三聚氯氰与N-乙基-N-羟乙基苯胺的缩合以及进一步与芳胺重氮盐的偶合等两步反应,设计合成出7支偶氮型活性分散染料。采用印花方式将所得活性分散染料对锦纶织物进行染色,测试染色锦纶织物的色深、固色率、色牢度、热迁移和断裂强力等性能。结果表明:染色锦纶织物具有良好的得色率、鲜艳性和匀染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有机溶剂萃取性能。染色锦纶的固色率达到74%~90%,耐皂洗、耐摩擦和耐升华色牢度可达4级及以上,颜色迁移率不超过5%,显现出优异的颜色坚牢程度。该研究结果为具有高色牢度特性的锦纶染色用活性分散染料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同轴静电纺壳聚糖/聚氧化乙烯-丝素纤维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
    朱灵奇, 刘涛, 徐国平, 仇巧华, AWOKE ANTENEH Tilahun, 周家宝, 王艳敏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7): 48-57.  
    摘要125)      PDF (24323KB)(73)    收藏
    以壳聚糖(CS)、聚氧化乙烯(PEO)和丝素蛋白(SF)为原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CSPEO-SF纤维。通过SEM、TEM和FTIR等对纤维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纤维的溶胀率、孔隙率和机械性能,并对其抗菌性能和体外生物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纤维具有核壳结构,孔隙率均在80%以上,溶胀率最大可达675%,断裂强度最高可达7.85 MPa;抗菌性能测试表明,该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显著抗菌性,并且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户外帐篷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袁生潮, 梁慧芳, 戴国笠, 莫凡波, 罗益, 叶翔宇, 王成龙, 朱斐超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6): 142-150.  
    摘要125)      PDF (2097KB)(90)    收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户外活动的兴起,户外帐篷产业发展迅猛,帐篷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回顾了帐篷材料的发展历史,综述了帐篷材料领域中近十年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功能性民用和军用帐篷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及其在防水透湿、隔热保暖、辐射制冷以及电磁屏蔽等方面最新技术应用。对帐篷材料发展的综述,可以为帐篷制造商、户外活动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全面的了解,给未来的研究、技术创新提供思路,推动帐篷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高导热PVDF/Ag纤维膜的构建及其导热性能
    齐庆欢, 师晓含, 张 庆, 苑保奎, 周玉嫚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5): 23-31.  
    摘要124)      PDF (12180KB)(59)    收藏
    为了提高纤维材料的导热性能,选择不同尺寸的Ag片作为导热填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一步构建了具有三维互通导热网络的PVDF/Ag纤维膜,对其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研究Ag片尺寸、Ag片含量、压缩程度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加入混合尺寸Ag片,能够形成单根纤维内部连通和纤维之间外部连通的三维互通网络结构。具有该结构的PVDF/Ag纤维膜表现出优异的导热性能,导热系数达0.1038 W/(mK),比纯PVDF纤维膜提高了61%;将其压缩处理后,导热系数进一步提升至8.693 W/(mK),是压缩前的83.6倍。此外,三维互通网络的PVDF/Ag纤维膜还展示出优异的力学应用能力和疏水性能。 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发多功能集合的纺织品及柔性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服装在线定制中价值共创行为研究进展
    张颖, 吴燕飞, 李浩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5): 130-140.  
    摘要124)      PDF (2874KB)(33)    收藏
    服装消费的观念变革和需求升级加大了定制服装市场的竞争;在个性化服装定制需求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体验经济的崛起促使服装定制企业强调用户在产品设计或服务中的参与体验,从而使得服装在线定制的模式向企业与用户共同创造的方向转变。基于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服装定制和价值共创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在线服装定制中用户价值共创的研究进展。采用文献综述和研究归纳的方法,梳理了服装定制的形式演进及在线定制的主要特征,归纳了通过“参与设计”和“资源共享”两种方式进行价值共创的思路,总结探讨了用户、企业、平台之间的价值共创机理,提出了促进服装在线定制用户价值共创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黏性颗粒在不同截面形状纤维表面沉积特性的数值模拟
    刘倩倩, 尤健明, 王 琰, 孙成磊, JIRI Militky, DANA Kremenakova, 姚菊明, 祝国成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6): 41-51.  
    摘要122)      PDF (7254KB)(70)    收藏
    为了探究黏性颗粒在不同截面形状纤维表面的沉积特性,选择截面为圆形、三角形和十字形的纤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Digimat、Solidworks建模软件构建在空间中呈随机分布的刚性三维纤维体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耦合的方法,基于laminar流场特征,引入JKR(Johnson-kendall-roberts)接触模型,对黏性颗粒在不同纤维表面的沉积特性进行气-固两相耦合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黏性颗粒的运动过程中,过滤机理会随时间而变化。初期,捕集主要依赖纤维表面的吸附作用,而后期主要通过纤维本身和颗粒之间的黏附团聚运动共同实现,形成了“尘滤尘”现象。此外,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对颗粒在纤维上沉积的影响很大。滚动摩擦系数越大,颗粒之间的接触力链结构越稳定,颗粒更难脱落。在3种截面形状的纤维中,十字形截面的捕集效率最高,三角形次之,圆形最低。这是因为十字形截面具有表面凹凸结构,颗粒沉积后不易逃逸,而三角形纤维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锐角形状,更容易捕捉颗粒。通过探究黏性颗粒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纤维结构和布局,为提高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提供了设计思路和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氨纶预牵伸倍数对棉/氨纶/不锈钢丝包覆纱性能的影响#br#
    王 勇, 乔启凡, 王宗乾, 李长龙, 王 炜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5): 32-40.  
    摘要121)      PDF (15279KB)(57)    收藏
    针对面向个体防护装备的涂层类电磁屏蔽材料存在无弹性、保形性差、不耐洗涤、舒适性差等不足,基于空心锭包缠纺纱机,以氨纶为纱芯、不锈钢丝和棉股线为第一和第二外包覆层,纺制兼具优良弹性和电磁屏蔽功效的棉/氨纶/不锈钢丝包覆纱。探究氨纶预牵伸倍数对包覆纱强伸性能、回弹性能的影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优化工艺参数,实现纬向弹性电磁屏蔽机织物的设计构筑。结果表明:氨纶预牵伸倍数对包覆纱性能影响显著。在设定范围内,氨纶预牵伸倍数为2.5时,包覆纱综合质量较优,且在拉伸应变下具有稳健的导电特征。此外,基于包覆纱制备的纬向弹性机织物具有优良的可拉伸性,电磁屏蔽效能与织物放置方向、拉伸应变程度等密切相关。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开发电磁屏蔽耐久性、高度可拉伸且服用性能优良的电磁屏蔽织物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自清洁型F-SiO2/ BaTiO3降温涂层织物的制备与性能
    徐帅, 王菲, 袁浩, 张佳文, 易玲敏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9): 1-9.  
    摘要117)      PDF (14122KB)(97)    收藏
    为了制备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降温织物,选用锦纶牛津布为基材,使用氟硅烷改性二氧化硅粒子,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含氟烷基改性二氧化硅(F-SiO2)、钛酸钡(BaTiO3)通过刮涂的方式整理到锦纶织物上,获得复合降温涂层织物;对所得织物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组成进行测试,探究不同涂覆量对复合涂层织物太阳光反射率和中红外发射率的影响,评估涂层织物的降温性能、易去污性能、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引入能显著提高织物的光谱性能,与原始锦纶相比,制备的复合涂层织物的太阳光反射率提高至88%,大气窗口红外发射率可达92%。在户外太阳直射的情况下,制备的复合涂层织物相比原始锦纶织物最高可降温5.6 ℃,且具有很好的自清洁易去污效果和机械性能,在户外装备降温、电器设备降温、建筑路面降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织物力学性能领域的应用
    李登高, 刘成霞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6): 129-141.  
    摘要114)      PDF (13248KB)(72)    收藏
    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有限元分析技术展现出越来越大的潜力,已成为纺织服装领域进行力学性能研究的重要手段。为促进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织物力学性能中的有效应用,更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首先从实验图像和物理几何手段两方面,阐述了目前织物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梳理了织物材料连续模型、离散模型、半离散模型等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其次,归纳了目前常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应用领域及优缺点,概括了有限元技术在织物拉伸、撕裂、防弹冲击、弯曲等力学性能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指出当前研究存在模型精度不足、材料参数难确定、边界条件设置困难等不足,后续可以从应用多尺度分析方法、开发高精纺织检测仪、进行多物理场耦合模拟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更好地织物解决织物力学性能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多头电脑刺绣机超静定梁机架的设计
    宣海枫, 张蓉蓉, 林 锋, 吕 榕, 李剑敏, 袁严浩翰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6): 70-79.  
    摘要105)      PDF (8553KB)(41)    收藏
    多头刺绣机机架为大跨距横梁结构,机头为偏心凸轮机构,在高速工况下常激发出强烈振动,导致刺绣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均受到影响。为了解决多头刺绣机横梁的振动问题,通过多体动力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多头电脑刺绣机超静定横梁机架的概念。通过机头两侧配置半圆柱形平衡块,降低机头运行的惯性力,减小内部激励;采用超静定梁的设计理念,对横梁的约束进行加强,降低横梁的振幅,改善振动周期。经与目前市场上多个机架减振方案对比,文章提出的超静定梁的振动幅值具有明显优势,横梁振动周期发生明显变化,摆脱了机头运行带来的周期性冲击影响,从而大幅度减少刺绣机由于机头高速运转而导致的大跨距横梁振动问题,有利于提高刺绣机高速运转下的工艺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浆纱车速与压浆力对上浆率的影响关系
    黄 明, 王 矿, 王静安, 高卫东
    现代纺织技术    2024, 32 (5): 65-72.  
    摘要104)      PDF (2759KB)(65)    收藏
    现代浆纱机配备了浆纱车速-压浆力匹配调控技术,以稳定控制上浆率;目前普遍采用车速-压浆力线性调节方案,但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往往会造成上浆率稳定性控制的效果不理想。为提高上浆率控制稳定性,对车速与压浆力对上浆率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浆纱过程中浆液的浸透与压出进行合理化假设,构建了车速、压浆力和上浆率的关系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不同车速下压浆力的求解方法,用于实现上浆率的稳定控制。该模型在浆纱实验数据中的拟合优度R2达0.8754,较线性模型高0.1388,验证了模型构建的合理性。依据该模型构建上浆率稳定控制方法,在不同车速下对压浆力进行调控实验,实测上浆率与设定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9%,有效实现了不同车速下的上浆率稳定控制。构建的车速、压浆力、上浆率关系模型,对解释车速与压浆力影响上浆率的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基于该模型构建的上浆率稳定控制方法,为提高浆纱上浆率稳定控制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