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虚拟偶像拟人化对虚拟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
    罗林潇, 陈李红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4): 268-285.   DOI: 10.12477/xdfzjs.20230430
    摘要519)      PDF (1451KB)(4024)    收藏
    为深入研究虚拟偶像代言虚拟服装过程中,拟人化(外观、道德品行、认知经验和意识情绪)四个维度对虚拟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应用技术接受模型,以拟社会互动、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品牌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建立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虚拟偶像拟人化对虚拟服装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虚拟偶像道德品行和认知经验相较于外观和意识情绪对虚拟服装的购买意愿影响更为显著;拟社会互动、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品牌态度在过程中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虚拟偶像的设计运营及如何提升虚拟服装的购买意愿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PHBV结晶行为调控与相变机理的研究进展
    缪璐璐, 董正梅, 谢国炎, 吕沙峰, 朱繁强, 邹专勇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4): 119-129.   DOI: 10.12477/xdfzjs.20230414
    摘要244)      PDF (2679KB)(3462)    收藏
    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酯(PHBV)材料是一种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但存在脆性大、韧性差、热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在纺织材料加工和应用方面受到了局限。针对性进行结晶调控是改善PHBV材料的脆性问题的有效途径,据此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PHBV的晶体结构特点以及聚合单体含量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具体分析了PHBV结晶行为调控的几种方法,包括化学改性、物理共混改性、外力场诱导结晶,热处理和热应力拉伸;围绕PHBV存在的晶相转变行为,对β晶形成条件和现有的相变机理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指出未来可综合考虑多种结晶调控方法间的协同效应,以期进一步扩大PHBV材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吸声隔音功能纺织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潘蕾蕾, 范 硕, 王宇轩, 张红霞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6): 216-225.   DOI: 10.12477/xdfzjs.20230626
    摘要486)      PDF (2166KB)(3458)    收藏
    由于纺织材料在中低频声波段的吸声隔音能力薄弱,为提高其在中低频区域的降噪性能,制备出吸声隔音性能更加优异的纺织材料,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文章首先介绍了纺织材料的吸声隔音的优势和吸声隔音机制;随后分别对多孔吸声复合降噪材料、多孔与共振复合降噪材料、多孔与阻尼复合降噪材料这3种纺织复合降噪材料的研究进展作出详细介绍;最后指出未来吸声隔音纺织材料的开发应朝着结构多样化、材料复合化、方式智能化以及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及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陈钦钦, 徐兆梅, 马廷方, 付飞亚, 刘向东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5): 66-75.   DOI: 10.12477/xdfzjs.20230508
    摘要260)      PDF (8110KB)(2202)    收藏
    为改善细菌纤维素(BC)干燥薄膜(简称干膜)的力学性能,在保留BC原始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溶剂置换、热压工艺首先制得BC干膜,进而通过自上而下的机械剥离法制备高强度纳米纤维膜(NFM),对所得NFM的结构、形貌和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利用加捻NFM的方法制得BC纤维,并且通过在加捻前复合碳纳米管(CNT)得到了应变传感纤维。结果表明:一次(1st)、二次(2nd)和三次(3rd)机械逐层剥离得到的NFM厚度逐渐降低,分别为8.0、6.5、5.0 μm;3种NFM的吸水率较BC干膜均显著增加,其中3rd-NFM的吸水率最高,为2284%,是BC干膜的2.4倍;3rd-NFM的拉伸强度最高,可达338.0 MPa,为BC干膜的11.7倍;通过对人体运动(包括手指、手腕的弯曲和吞咽动作)的监测表明,CNT赋予了BC/CNT纤维良好的电阻响应性,使其在0~2%的相对电阻变化范围内,具有较好应变传感性能,拓宽了该纤维在可穿戴传感器领域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减少涤纶色纺纱纱疵的技术措施
    刘建林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3): 117-121.   DOI: 10.12477/xdfzjs.1653547656076-1017342473
    摘要2042)      PDF (992KB)(1263)    收藏
    为控制色纺纱纱疵,保证布面效果,稳定织物风格,对色纺纱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例如梳棉精选新型锡林针布,采用柔性梳理,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减少并合根数、降低总牵伸倍数与牵伸不匀率、稳定条干水平,提升纤维伸直平行度;细纱工序适当放大罗拉隔距,增大钳口隔距块,减少细小纱疵。经过系列工艺优化措施,使色纺纱纱疵大幅降低,提高自络生产效率,改善布面质量,收到明显的效果。应用新型梳理器材和工艺优化措施,突破了传统工艺中“轻定量、紧隔距”的理念,可大大减少色纺纱纱疵,为色纺企业质量管理和工艺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海藻纤维的制备及其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秀龙, 王云仪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1): 26-35.   DOI: 10.12477/xdfzjs.1643026386704-1557941982
    摘要610)   HTML34)    PDF (1169KB)(1129)    收藏

    海藻纤维制备方法有湿法纺丝、静电纺丝、微流控纺丝和离心纺丝等,其中湿法纺丝制备的海藻纤维力学性能、耐盐耐洗涤剂性能以及染色性能差,阻碍了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通过纤维改性和功能化改造可改善湿纺海藻纤维性能,拓宽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范围。从海藻纤维制备、纺织用海藻纤维性能改性以及纺织用功能型海藻纤维开发3个方面出发,比较海藻纤维不同制备方法间差异并总结纺织服装用海藻纤维力学、耐盐耐洗涤以及染色性能改性方法及纺织用功能型海藻纤维种类。最后指出功能型海藻纤维的制备方法和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纬编针织物真实感建模与仿真进展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6): 255-266.   DOI: 10.12477/xdfzjs.20230629
    摘要241)      PDF (4498KB)(1056)    收藏
    为了促进针织物模拟仿真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全面梳理了纬编针织物真实感模拟与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从外观真实感模拟和物理真实感模拟两个角度分析了国内外学者研究和探索的历程,阐述了纬编针织物真实感模拟与仿真技术从早期基于二维线圈模型的方法,到基于三维物理模型方法的转变和多样化发展过程。在总结各种模拟方法及其应用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纬编针织物真实感模拟与仿真技术将会向模拟效果精细化、模拟实时交互化、织物类型多样化和应用领域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电子织物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研究进展
    尹云雷, 郭成, 杨红英, 李虹, 王政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1-12.   DOI: 10.12477/xdfzjs.1673919703280-753828726
    摘要2638)      PDF (6315KB)(987)    收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各种类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将织物与电子器件相结合的电子织物有望在健康监测、运动监测、智能医疗和人机交互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回顾电子织物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参考。重点讨论了电子织物在传感,发光,能量收集和能量存储中的趋势和最新进展。并提出了电子织物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VR/AR技术在服装行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方超逸, 何佳臻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6): 166-175.   DOI: 10.12477/xdfzjs.1668593499349-1278905393
    摘要953)      PDF (1283KB)(827)    收藏
    为进一步推动服装行业数字化发展以及拓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应用,介绍了VR与AR涉及到的具体技术及其发展轨迹,并总结了VR/AR技术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围绕整个服装产业链,在设计环节利用VR/AR技术能够开展面料设计、服装款式及结构设计;在性能评价环节利用该技术模拟服装使用的真实场景,实现基于虚拟场景的着装舒适性评价;在营销策划环节,利用该技术增强T台秀及虚拟试衣的视觉体验。最后,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对VR/AR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指出算法升级及应用生态构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热塑性聚酰胺弹性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杨倩, 翁鸣, 张梦茹, 王秀华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5): 96-105.   DOI: 10.12477/xdfzjs.20230511
    摘要261)      PDF (3268KB)(806)    收藏
    以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为原料,使用卧式微量单孔挤出机制备了TPAE初生丝和牵伸丝。采用单纱强力机、X射线衍射仪及万能试验机等对TPAE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牵伸和热定型工艺对TPAE纤维结晶、取向、弹性回复率和热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牵伸倍数提高,TPAE纤维结晶度、取向度、弹性回复率和沸水收缩率均增大,抗蠕变性能提高。随热定型温度提高,TPAE纤维结晶度、取向度、和弹性回复率增大,抗蠕变性能提高,沸水收缩率下降。在牵伸倍数4倍,热定型温度为120 ℃时,TPAE纤维弹性回复率在定伸长15%时达91.5%,在定伸长50%时达90.7%,沸水收缩率达27%。研究结果为开拓TPAE在纤维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定向导水Janus复合棉织物制备及其凉感性能
    陈帆, 金万慧, 王騊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5): 190-197.   DOI: 10.12477/xdfzjs.20230522
    摘要198)      PDF (6431KB)(789)    收藏
    热湿舒适性纺织品能有效地调节皮肤表面的水分和温度,同时节约能耗,在维持人体生理和心理舒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采用丝网印刷技术结合喷涂法在棉织物两面分别负载SiC NPs/PVA涂层和PDMS涂层,制备了一种具有润湿性差异的Janus复合棉织物(SxPPC/PDMS),可为人体降温。通过SEM、TEM、XRD等表征手段对其形貌结构和化学构成进行分析,利用滴水扩散实验研究了其定向输水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C NPs喷涂量增加,复合棉织物导热性能会出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中S3PPC/PDMS具有最佳的热传导性能(导热系数为0.083 W/(m·k)),同时,亲水面的亲水性会降低,但S3PPC/PDMS仍能表现出优异的定向输水性能(R=920%);在户外场景对其进行降温测试,对比商用棉织物,复合棉织物表现出2~3 °C的降温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团体标准引领浙江省现代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实践#br#
    叶翔宇, 刘芙蓉, 从明芳, 梁慧芳, 袁昊旻, 楼才英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6): 110-116.   DOI: 10.12477/xdfzjs.20230613
    摘要237)      PDF (1575KB)(756)    收藏
    现代纺织产业是浙江省着力打造的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之一。通过梳理浙江省纺织领域相关团体标准的发展现状,系统阐述了团体标准在支撑、保障和引领着浙江省迈向以“绿色生态-功能时尚-智能制造”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列举了团体标准在产品、品牌、数字化、绿色发展等方面促进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案例,以及在助推纺织非遗传承和发展上的思考和实践,并提出推动团体标准健康发展的建议,助力浙江省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现代纺织产业标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电磁屏蔽织物的研究现状
    计瑜, 刘元军, 赵晓明, 侯硕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3): 1-12.   DOI: 10.12477/xdfzjs.1653547633770-1156572527
    摘要413)      PDF (1666KB)(727)    收藏
    电磁波干扰电子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电磁屏蔽能够有效地对电磁波进行防护。电磁屏蔽织物具有优良的电磁屏蔽性能同时还具有织物特性,是理想的电磁屏蔽材料。首先简述了电磁屏蔽织物的屏蔽机理;其次介绍了电磁屏蔽织物的分类;然后分析了利用金属纤维、导电高聚物、石墨烯、MXene等材料,或运用化学镀法和磁控溅射法制备电磁屏蔽织物的相关进展;最后总结了各类电磁屏蔽织物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可持续时尚消费的研究进展
    周泽燕, 许 君, 单毓馥, 郝 妍, 雷珍珍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4): 1-10.   DOI: 10.12477/xdfzjs.20230401
    摘要292)      PDF (1667KB)(700)    收藏
    可持续性是时尚行业的关注焦点,然而有关可持续时尚消费的相关研究仍非常分散,缺少系统的总结。本文使用Bibliometrix对Web of Science中2018年至2022年140篇文章进行计量分析和系统性文献回顾。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主要从消费者视角、商业视角、产品视角和行业视角4个主题展开研究;可持续时尚消费中的挑战包含污染、复杂性、不兼容性、生态意识、社会地位和不公平性;可持续时尚消费中的机遇涵盖功利主义、享乐主义、领导力影响、怀旧情怀、污染管理和充分性;未来研究可从国家特征性文化角度、技术角度、情怀主义视角、婴童视角以及跨国视角展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李美霞, 吕汪洋, 王刚强, 陈文兴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5): 235-245.   DOI: 10.12477/xdfzjs.1663549385312-467540720
    摘要447)      PDF (4627KB)(669)    收藏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因具有高强高模低密等优异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纤维表面惰性大、缺乏极性基团,导致其与树脂基体的黏结力低,限制了其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因而需通过表面改性来提高其界面性能。本文综述了UHMWPE纤维表面改性的最新进展,介绍了UHMWPE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质及增强机理;概述了等离子体改性、辐照接枝改性、氧化刻蚀以及电晕改性和涂层改性等方法,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最后,提出对UHMWPE纤维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织物图像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郑雨婷, 王成群, 陈亮亮, 吴江, 吕文涛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5): 1-11.   DOI: 10.12477/xdfzjs.1663549327493-656611656
    摘要633)      PDF (1860KB)(665)    收藏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织物图像识别技术具有自主学习、准确率高和适用性广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生产中。本文面向纺织领域详细综述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疵点分类、瑕疵检测、图像分类、图像分割技术的具体应用和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网络结构的改进点和优缺点,同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随着网络结构的不断优化,图像识别方法对实时性和精确性各有侧重,但其鲁棒性和适用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静电纺PCL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朱染染, 岳洪印, 陈永辉, 李惠军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130-135.   DOI: 10.12477/xdfzjs.1673919723670-298405414
    摘要328)      PDF (3194KB)(648)    收藏
    为了减少海洋溢油事故带来的危害,选取天然可降解的聚己内酯(PCL)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PCL纤维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貌,并对不同质量分数的PCL纤维膜水接触角、吸油倍率和保油率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PCL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直径逐渐增大。当PCL质量分数为16%时,纤维之间无串珠结构,直径分布均匀,平均直径324 nm,具有较好的可纺性。纤维膜对水的接触角为137.08°,对3种油的吸油倍率最高分别为机油36.73 g/g、花生油34.20 g/g和菜籽油30.63 g/g,保油率均在55.0%以上,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对3种油的吸油倍率仍均可达到15.0 g/g以上。说明PCL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吸油性能、保油性和一定的循环使用性能,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基于结构特征的织物热传递性能预测研究进展
    李金屿, 杨允出, 刘鸣茗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1): 18-25.   DOI: 10.12477/xdfzjs.1643026245589-84532587
    摘要464)   HTML43)    PDF (2027KB)(600)    收藏

    为了预测织物热传递性能,更好地进行织物设计,从而提高织物的热舒适性能,从不同建模方法的角度介绍了与织物结构参数及内部特征相关的织物热传递性能预测模型,包括统计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数学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各类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织物传热模拟的研究现状。此外,总结了含水分织物以及含相变材料织物的热传递模型及研究进展。综合以上文献分析,指出可通过优化织物结构特征提升织物热传递性能,并提出织物传热性能预测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服装热舒适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用于个人热管理的被动调温服装材料研究进展
    韩梦瑶, 任松, 葛灿, 方剑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92-103.   DOI: 10.12477/xdfzjs.1673919720030-1743027083
    摘要2043)      PDF (2688KB)(596)    收藏
    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的温度调控对于维持人类热湿舒适具有重大意义。服装作为人体的防护屏障,对人体的热湿舒适管理起着关键作用。由于传统纺织品缺乏温湿度调控机制,无法在极端环境下对人体做到有效防护,因此具有功能性与个性化的服装材料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介绍了被动调温服装概念及原理,归纳总结了新型服装保暖材料、反射(辐射)材料、远红外发射材料和光热转换材料等被动保暖服装材料,传导降温材料、相变降温材料、反射降温材料、中红外高透过(发射)辐射降温材料等被动降温服装材料以及双面调温服装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被动调温服装材料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喷丝板结构对熔融纺丝挤出过程聚合物熔体流动特性的影响
    沈泽坤, 王 会, 应起繁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6): 80-91.   DOI: 10.12477/xdfzjs.20230610
    摘要292)      PDF (5822KB)(595)    收藏
    熔体在喷丝板微孔内流动时的稳定性和流场分布的均匀性是后续决定纤维成型质量的关键,这对熔体挤出前后的速度差、流道内的剪切速率分布和口模段内径向速度均匀性提出了要求。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对涤纶工业熔融纺丝中的聚合物微孔挤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聚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熔体在微孔内流动过程的速度、压力和剪切速率分布,讨论了熔体挤出前后的速度差和剪切速率分布对熔体流动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评价口模段内熔体径向速度分布的流动非均匀系数,指出不同长径比和收敛角分别通过改变流动充分发展段长度和口模段入口处径向速度分量来影响流动非均匀性。研究发现非均匀系数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随收敛角的增大先减后增。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径比为3,收敛角为74°的喷丝板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三维间隔织物隔热性能的研究进展
    芮珂, 何佳臻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259-268.   DOI: 10.12477/xdfzjs.1673919737580-1708656250
    摘要463)      PDF (1196KB)(572)    收藏
    为了探究三维间隔织物的隔热性能,拓宽间隔织物作为隔热材料的应用范围,对目前国内外间隔织物隔热性能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间隔织物作为隔热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其次分析了间隔织物的隔热机理,从原料和结构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间隔织物隔热性能的因素;再次重点探讨了间隔织物分别与阻隔型、反射型和辐射型隔热材料复合后隔热性能的增强效果。未来应基于三维间隔织物的结构特征建立传热模型,优化间隔织物结构,同时根据使用场景优化复合方式,结合高性能纤维和隔热材料,研发高性能间隔织物复合隔热材料,以期在建筑、汽车、化工、功能服装等多个领域深入扩大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服装销售定量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郑金峰, 罗戎蕾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2): 27-35.   DOI: 10.12477/xdfzjs.1647941773733-1913033384
    摘要360)   HTML16)    PDF (1156KB)(562)    收藏

    服装销售预测是服装企业商品企划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为有效帮助服装商品企划人员及相关学者根据实际情况快速选择合适的服装销售预测方法,对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4类定量销售预测方法从优缺点、优化历程及适用类型3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并对机器学习的部分组合算法进行举例与归纳。分析得出:时间序列法适用于历史数据离散程度小且影响因素少的短中期服装销售预测;回归分析法中多元回归法比一元回归法在算理上更适合具有多因素影响的服装销售预测;灰色预测模型适用于数据平滑且影响因素较少的服装销售预测;人工神经网络则适合销售数据离散程度大的时尚型服装销售预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双针床满针效果全成形毛衫产品开发与实践
    刘桠楠, 卢华山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3): 203-209.   DOI: 10.12477/xdfzjs.1653547668008-1315730423
    摘要197)      PDF (5503KB)(550)    收藏
    传统的双针床电脑横机采用隔针编织技术进行全成形编织时,由于线圈沉降弧较长、回缩困难导致织物稀松、难以实现满针效果。隐形四针床电脑横机同为双针床结构,在每个针槽内同时安装两枚织针,即前后针床同针位各具有两枚织针,可相互对翻,但总针数比正常机型多一倍,采用隔针技术进行全成形编织时,能够实现满针编织效果。本文以隐形四针床电脑横机开发局部背面拉网提花织物,结果显示织物紧密、外观效果非常接近满针效果,实现了全成形毛衫产品双针床满针效果的编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导电纤维在新型纺织品中的应用进展
    谢金林, 张 京, 郭宇星, 赵志慧, 邱 华, 顾 鹏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6): 241-254.   DOI: 10.12477/xdfzjs.20230628
    摘要868)      PDF (7451KB)(547)    收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导电纤维/纱线为原料织造而成的现代新型纺织品在抗静电、电磁屏蔽、传感等领域得到了巨大的进展。然而由于传统金属导电纤维手感差及传统碳纤维难以进行色彩再加工等原因,限制了传统导电纤维在现代纺织品尤其是智能纺织品上的发展与应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导电纤维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导电纤维的分类、制备方法、应用等几个角度出发,综述了导电纤维在新型纺织品中的应用进展。文章将导电纤维分成无机导电纤维、有机导电纤维和复合导电纤维等三大类,介绍了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如纺丝法、涂覆导电层法等;并着重介绍了导电纤维在抗静电、抗电磁辐射和纤维基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最后,文章总结了导电纤维近年来的发展和应用趋势,并指出其在发展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期望导电纤维不仅在传统的抗静电、抗辐射领域发挥作用,而且能与物理、电子等学科进行交叉,在智能可穿戴电子器件、柔性能源存储及多功能纺织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柔性复合导电纤维在智能纺织品中的研究进展
    朱诗倩, 谈伊妮, 刘晓刚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4): 1-11.   DOI: 10.12477/xdfzjs.1661393453419-297645783
    摘要524)      PDF (2710KB)(510)    收藏
    智能纺织品的应用是各类新材料、新技术在纺织产业中的综合表现,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为推动柔性复合导电纤维在纺织领域智能化、集成化方面的应用,助力于纺织产业的智能化转型,系统性地综述了不同材料制备柔性复合导电纤维的导电机制,这些材料包括金属纳米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碳纳米材料以及以MXene为代表的其他材料等;总结了柔性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纤维基应变传感器、纤维基超级电容器以及纤维基纳米发电机等柔性电子设备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最后指出功能集成型、可持续自供电、低能耗、绿色无害是柔性复合导电纤维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基于CiteSpace的纺织服装足迹类文献计量分析
    丰翔, 王晓蓬, 邱笑笑, 王来力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1): 9-17.   DOI: 10.12477/xdfzjs.1643026536201-1176155055
    摘要272)   HTML17)    PDF (6488KB)(510)    收藏

    为研究纺织服装领域足迹类文献研究进展,总结其研究趋势,选择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2011-2020年纺织服装足迹类研究的期刊论文作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从关键词频次、时区视图、聚类图、时间线视图、突现词等几个角度对纺织服装领域关于足迹的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纺织服装领域足迹类研究在碳足迹、水足迹的核算方法、核算数据、案例示范等方面开展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研究网络;针对化学品足迹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相关研究正在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纺织服装足迹类研究的中文文献较多聚焦于工业生产阶段的碳足迹、水足迹核算、评价与应用示范;纺织服装足迹类研究的英文文献侧重于全生命周期视角和全球化产业链视角,量化与评价纺织服装碳足迹和水足迹,并探讨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色彩经济时代纺织品创新设计中的色彩策略
    贺显伟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2): 113-117.   DOI: 10.12477/xdfzjs.1647941583988-225338890
    摘要245)   HTML14)    PDF (4330KB)(505)    收藏

    色彩在纺织品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索色彩经济时代纺织品色彩创新设计策略,通过阐述色彩经济的内涵与价值,分析纺织品色彩创新设计面临的可持性设计、观念更替、色彩材料与加工艺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纺织品色彩创新设计的策略。研究认为:开展生活方式研究、深入进行市场调研、注重科学的色彩搭配方法、关注流行色和传统色彩文化的应用,可为纺织品色彩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棉织物用无甲醛抗皱整理剂的研究进展
    梁亚静, 姚金波, 冯懋, 牛家嵘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285-292.   DOI: 10.12477/xdfzjs.1673919739914-254157698
    摘要452)      PDF (1134KB)(504)    收藏
    为改善棉织物抗皱性能差的问题,从树脂沉积和共价交联的抗皱原理出发,将典型的无甲醛抗皱整理剂分为高聚物型、分子交联型及分子交联型高聚物3类。高聚物型包含壳聚糖,以树脂沉积为作用原理实现抗皱;分子交联型包含多元羧酸类、醛基类及离子交联类等小分子化合物,通过与织物产生分子间交联实现抗皱;分子交联型高聚物包含反应性有机硅和水性聚氨酯,通过树脂沉积和共价交联协同作用实现抗皱。分析了各类整理剂的抗皱机制及其对棉织物抗皱、强力等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无甲醛抗皱整理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PEDOT:PSS在柔性可穿戴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吕东方, 曹漪玟, 宋立新, 熊杰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40-53.   DOI: 10.12477/xdfzjs.1673919716565-496589828
    摘要2080)      PDF (2988KB)(493)    收藏
    新一代柔性高效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具备质轻、可溶液加工等特点,为柔性可穿戴电子供能,在可穿戴领域潜力巨大。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olystyrene sulfonic acid, PEDOT:PSS)是一种典型的导电高聚物,具备高导电性能、高透明性、强机械柔性等特点,在柔性太阳能电池中应用广泛,也是影响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PEDOT:PSS作为电极、空穴传输层在柔性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现状,总结提升PEDOT:PSS相关性能的方法,并对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基吸声材料的研究进展
    李箫, 刘元军, 赵晓明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5): 246-258.   DOI: 10.12477/xdfzjs.1663549386805-806513196
    摘要427)      PDF (2898KB)(485)    收藏
    噪声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是优良的吸声降噪材料。基于此,针对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基吸声材料展开综述。阐述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吸声领域的原因:静电纺丝技术设备简单、原料丰富、工艺可控且成本低廉,纳米纤维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吸声特征;简述了该材料的吸声原理、影响因素和测试方法;综合论述了基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改善材料吸声性能的3种方式:复合结构、材料改性和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气凝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丝素蛋白/茜草素复合纤维膜的制备及应用
    俞林双, 金万慧, 周颖, 杨悦悦, 雷彩虹, 朱海霖, 陈建勇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5): 58-65.   DOI: 10.12477/xdfzjs.20230507
    摘要210)      PDF (4652KB)(482)    收藏
    为提高丝素蛋白纤维膜的止血抗菌性能,以茜草素为止血抗菌剂,六氟异丙醇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丝素蛋白/茜草素复合纤维膜,对不同质量比的丝素蛋白/茜草素复合纤维膜形貌、吸水率、止血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丝素蛋白/茜草素复合纤维膜呈光滑致密、无串珠的网状结构,并具有较高的吸水率;随着茜草素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膜的抗菌性呈显著增加趋势,当丝素蛋白/茜草素质量比为10∶1时,丝素蛋白/茜草素复合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2.02±1.03)%和(98.03±0.28)%,其止血性能明显优于市售止血纱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刺绣技术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进展
    冯源, 周金利, 杨红英, 王政, 熊帆, 杜立新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1): 82-91.   DOI: 10.12477/xdfzjs.1673919719372-76687119
    摘要1950)      PDF (4824KB)(479)    收藏
    刺绣是制备智能纺织品的常用技术之一,因其优异的个性化定制功能、工艺再现性与生产效率等技术优势,在智能纺织品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为助力纺织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转型,本文首先系统性地论述了刺绣设备的发展及常见问题;然后着重介绍了刺绣技术在信号识别与信息传输、生物传感、物理传感以及其他智能纺织品研究应用;讨论了刺绣技术跨领域合作趋向、推动技术向产业转移等问题;最后对其在智能纺织品中的技术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涤纶工业丝熔融纺丝过程的数值模拟
    张伟, 成文凯, 张先明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5): 52-59.   DOI: 10.12477/xdfzjs.1663549345868-816179586
    摘要292)      PDF (3476KB)(464)    收藏
    为了研究涤纶工业丝熔融纺丝过程熔体流动规律,根据企业用喷丝孔建立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数值模拟方法对涤纶工业丝熔融纺丝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喷丝孔收敛角、口模长径比以及喷丝孔入口流量对挤出过程温度场、速度场、剪切速率场以及压力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场对喷丝孔结构变化不敏感,受入口流量影响较大;收敛角的增大会使熔体在收敛段速度增长趋势变大;长径比太大会使得熔体受口模段剪切作用增强,不利于速度均匀分布;入口流量大小对熔体流动状态影响较大。收敛角为73 °,长径比为3的喷丝孔结构最有利于速度的均匀分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共价有机框架作为通道材料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制备及性能
    王科, 金达莱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5): 117-124.   DOI: 10.12477/xdfzjs.20230513
    摘要323)      PDF (7264KB)(456)    收藏
    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ECT)由于具有器件制造简单、可拉伸、相对较低的工作电压和良好的开关电流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保健产品、水处理和食品检测等领域。然而有机电化学晶体管材料往往受限于沟道材料的低化学稳定性以及低电子和离子迁移率等。共价有机框架(COF)由于具有稳定的共价键、良好的面内π-π共轭以及面外有序结构有望成为新一代的OECT沟道材料。本文通过一种表面引发方法在硅片表面原位生长COF薄膜,并用于OECT器件的组装,具有约100倍的开关比、0.4 V的低阈值电压和0.53 cm2/(V·s)的场效应迁移率。该研究结果为共价有机框架薄膜应用于电子器件领域拓宽了道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多功能超疏水纺织品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李慧慧, 王群, 贾伟科, 王际平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3): 39-46.   DOI: 10.12477/xdfzjs.1653547647695-2130592141
    摘要263)      PDF (1904KB)(455)    收藏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特殊润湿性的多功能纺织品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荷叶效应”的提出推动了国内外研究者对材料表面特殊浸润性的进一步探究。本文针对在材料表面通过构造微纳米结构来调节特殊浸润性所涉及的方法进行了归纳,综述了材料超疏水性能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自清洁、油水分离、耐腐蚀(如耐酸、碱、盐溶液)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材料超疏水表面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超疏水材料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面向网购的服装尺码推荐系统构建与应用——以女式T恤为例
    牛蒙蒙, 吴长姣, 卢业虎, 汪明星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3): 210-215.   DOI: 10.12477/xdfzjs.1653547669132-1363663916
    摘要230)      PDF (1697KB)(450)    收藏
    为了解决在服装网购过程中消费者不能现场试衣,导致所购服装合体性不佳、退货率较高的问题,以女式T恤为例,通过文献搜集、专家访谈和实证研究的方式,确立了服装关键部位的合体性松量阈值及不同廓形的判定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尺码推荐系统。系统数据库储存服装规格尺寸、用户个人尺寸等信息,前端采用bootstrap框架设计,后端使用C#语言开发,系统采用二次函数作为核心算法,通过计算与比较不同尺码的函数值,实现服装尺码智能推荐。经实验验证本系统的推荐准确率达88%以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购物疑虑,减少物流成本,促进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栀子黄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真丝面料的鉴别
    桂祖文, 徐昊宁, 陈海相, 余志成, 王 磊
    现代纺织技术    2023, 31 (6): 1-8.   DOI: 10.12477/xdfzjs.20230601
    摘要365)      PDF (1466KB)(442)    收藏
    栀子黄植物染料因色光靓丽、性能优良而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印花,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规范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对其进行鉴别;为填补植物染标准体系的缺失,现需要建立对栀子植物染系列产品的鉴别方法和标准。因此,文章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鉴别栀子黄植物染料的标志物进行了确定,并采用液质联用仪对栀子黄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真丝面料上萃取的染料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藏红花素Ⅰ、藏红花酸可以作为鉴别栀子黄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真丝面料的标志物。栀子黄植物染料的质谱中检测到分子离子峰m/z=975.3472和m/z=327.1553,保留时间分别为0.61 min和1.38 min;染色真丝面料萃取液的质谱中检测到分子离子峰m/z=975.396和m/z=327.1489,保留时间分别为0.61 min和1.38 min;两者均与藏红花素Ⅰ标准品0.61 min和藏红花酸标准品1.36 min的出峰时间相近,在允许的±2.5%偏差范围内,由此可确定该染料和染色真丝面料为栀子黄植物染料及其染色真丝面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服装品牌可持续性量表开发与检验
    贺静宇, 陈李红, 何琳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6): 194-203.   DOI: 10.12477/xdfzjs.1668593503086-998155019
    摘要394)      PDF (1282KB)(438)    收藏
    为了更好地开展服装品牌可持续性相关研究,开发服装品牌可持续性测量量表。结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界定了服装品牌可持续性的概念、结构维度及相应测量指标。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量表信度和效度;并以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为结果变量对量表进行校标效度检验,最终确定了包括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3个维度12个测量题项的量表。结果表明:量表整体结构良好,信效度通过检验;并验证了服装品牌可持续性各维度对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预测作用以及量表实际应用性。研究结果为服装品牌可持续性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为服装企业提高品牌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数字经济对绍兴纺织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王瑞荣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2): 118-126.   DOI: 10.12477/xdfzjs.1647941594606-955051669
    摘要301)   HTML15)    PDF (1092KB)(431)    收藏

    以2005—2019年绍兴地级市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纺织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从行业整体上看,数字经济对纺织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从细分行业看,数字经济对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业正向促进作用显著优于服装业、皮革和制鞋业。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纺织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和政策环境则呈现负向抑制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对纺织产业升级的影响整体上不显著。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个性化文胸版型建立与优化
    成恬恬
    现代纺织技术    2022, 30 (2): 216-221.   DOI: 10.12477/xdfzjs.1647941751637-1071997498
    摘要250)   HTML10)    PDF (2159KB)(430)    收藏

    为解决手工制版及服装CAD系统推板工作效率低、文胸版型不能随着女性体型的变化而快速成版的问题,以上下两片罩杯文胸为例,运用Matlae软件为开发平台,依据文胸版型图的数学模型,编写数据自动化计算、纸样自动化生成的程序,并设置胸围和胸差为控制变量来驱动运行代码,以得到新的文胸版型,从而实现文胸版型的个性化定制。结果表明:通过胸围和胸差两个变量可实现文胸版型数学模型的建立,且通过这两个变量来驱动Matlae程序的运行,可以生成与该变量相应体型的文胸版型图,并且实现了在2~3 s内快速完成文胸版型随体型变化的自动制版、推板或更新,提高了个性化定制快速服务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