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2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7-10
    特约专栏:柔性导电纺织材料
    柔性复合导电纤维在智能纺织品中的研究进展
    朱诗倩, 谈伊妮, 刘晓刚
    2022, 30(4):  1-11.  DOI: 10.19398/j.att.202108003
    摘要 ( )   PDF (27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纺织品的应用是各类新材料、新技术在纺织产业中的综合表现,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为推动柔性复合导电纤维在纺织领域智能化、集成化方面的应用,助力于纺织产业的智能化转型,系统性地综述了不同材料制备柔性复合导电纤维的导电机制,这些材料包括金属纳米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碳纳米材料以及以MXene为代表的其他材料等;总结了柔性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纤维基应变传感器、纤维基超级电容器以及纤维基纳米发电机等柔性电子设备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最后指出功能集成型、可持续自供电、低能耗、绿色无害是柔性复合导电纤维未来的发展趋势。
    导电复合纱基柔性电阻式应变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易雯, 陈逸菲, 赵明明, 闫涛, 潘志娟
    2022, 30(4):  12-23.  DOI: 10.19398/j.att.202108031
    摘要 ( )   PDF (44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系统分析导电复合纱基柔性电阻式应变传感器的研究现状,根据复合纱使用的导电材料种类,将导电网络分为一元、二元及多元结构,并对其应变传感性能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研究了多元导电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一元结构复合导电纱受导电材料维度结构的影响,形成差异化导电网络结构,但难以同时实现高应变范围和敏感性;二元及多元结构导电纱由不同维度导电材料构建,形成了点-线-面、点-点、线-线、面-面等不同连接方式的三维导电网络,能够在大应变范围内实现高敏感性,并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该研究为多元应变传感网络的构建新途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导电涤棉纱的制备及其织物电加热性能
    王卫, 林思伶, 李龙, 马珮珮, 董子靖, 吴磊
    2022, 30(4):  24-31.  DOI: 10.19398/j.att.202110031
    摘要 ( )   PDF (59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多巴胺对涤棉纱预处理,以葡萄糖为还原剂,将包覆有聚多巴胺层的涤棉纱置于硝酸银溶液中,在涤棉纱表面生成一层连续均匀致密的镀银层,制备了涤棉导电纱。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超景深三维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仪(TG)对镀银导电涤棉纱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在AgNO3摩尔浓度为0.12 mol/L时,化学镀银涤棉纱的电阻为1.72 Ω/cm;SEM观察显示纱线表面具有连续的镀银层,XRD分析得到镀银涤棉纱线的特征衍射峰与金属纳米银的衍射峰一致。四探针测试镀银导电涤棉纱作纬纱的平纹机织物的方阻为1.49 Ω/□,在施加电压1.5 V时,约50 s后织物的温度达到50.9 ℃,以镀银导电涤棉纱作为纬纱制备的织物具备良好的电加热性能。
    纱线张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陈传亮, 王成群, 吕文涛, 徐伟强
    2022, 30(4):  32-41.  DOI: 10.19398/j.att.202111050
    摘要 ( )   PDF (14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纱线生产过程中,纱线张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为了促进纱线张力检测设备的研究,文章根据纱线张力传感器的结构和检测技术原理对其进行了分类与归纳总结,并对各类张力传感器采用的技术原理以及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综述文献分析得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张力传感器的优缺点和使用场景,并指出:在接触式纱线张力检测方面可以通过改进新原理,探索新材料、结合新学科,来提高其精确度和灵敏度;在非接触式纱线张力检测方面可以通过采集单元的创新、信息处理算法的优化以及结合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等图像处理硬件来提高处理速度和精确度。文章探讨了纱线张力传感器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纱线张力的检测提供参考。
    织物电极在生物电信号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张赢心, 徐磊, 王大伟, 李楠, 杨云飞
    2022, 30(4):  42-49.  DOI: 10.19398/j.att.202109022
    摘要 ( )   PDF (28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电信号如心电、脑电、肌电、眼电可以反映器官或组织的生理状态,柔性织物电极可实现对其进行长期远程监测以达到对多种生理疾病进行诊断和预防目的。首先介绍了目前可穿戴织物电极所采用的材料、制备工艺与结构,总结了基底织物和导电材料的种类、组装方式、电极尺寸和形状等在生物电信号监测中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织物电极在常规监测生物电信号中的应用,讨论了其降低人体接触阻抗,减少运动伪影等问题的设计方法;最后对其在可穿戴健康监护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导电材料在神经组织修复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进展
    王煜煜, 王善龙, 宋功吉, 俞杨销, 王建南, 许建梅
    2022, 30(4):  50-60.  DOI: 10.19398/j.att.202111049
    摘要 ( )   PDF (71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探究导电材料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开发出能够代替自体神经移植的导电神经导管,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电刺激促进轴突再生的机制和导电基材上的神经再生情况,介绍了聚吡咯、聚苯胺、石墨烯等导电材料在神经导管中的应用,包括导电材料在导管上的复合方法、应用特点、体外体内试验结果等。指出未来导电神经导管的研究中应关注与解决导电材料难加工、不易降解,以及导电材料在体内的长期代谢机制与生理毒性及其在长距离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等问题。
    电弧防护面料防护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孙晓, 王君, 陈涛, 高阳, 吕天光
    2022, 30(4):  61-69.  DOI: 10.19398/j.att.202112004
    摘要 ( )   PDF (18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弧防护服装在电力、石化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其电弧防护性能受到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影响。文章介绍了电弧防护面料的防护性能参数及影响因素,总结了电弧防护面料纤维组成、厚度、组织结构、透气性和颜色以及使用过程中沾染的汗液、油污、粉尘等对电弧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文章内容可为电弧防护面料的设计开发和防护服的有效使用提供参考。
    不同编织角改性碳纳米管纱线应变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
    王秋妍, 谷志旗, 徐铭涛, 张岩, 王萍, 李媛媛
    2022, 30(4):  70-79.  DOI: 10.19398/j.att.202111015
    摘要 ( )   PDF (65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应变范围,选用改性碳纳米管为导电材料、氨纶纱为柔性基体,通过层层组装法制成所需导电纱后,采用编织法制备成不同编织角度的纱线应变传感器,并讨论不同编织角对各种传感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编织角的增加,传感器灵敏度逐渐降低,在拉伸0~40%应变下,10°、20°、30°编织角纱线传感器灵敏度分别表现为181.1、162.2、79.7。快速响应时间随着编织角的增加从175 ms增加至259 ms。在蠕变条件下,该传感器的稳定性与编织角度无关;保持恒定应变时,不同编织角纱线传感器电阻随时间的下降基本一致。当编织角为20°时,传感范围表现最大,可达150%,最小监测范围可至0.2%,同时在传感过程中表现出较低的滞后响应(滞后水平仅为0.2%),该传感器可在不同应变条件下稳定监测电阻信号。改性碳纳米管编织纱线应变传感器在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rGO/AgNPs/改性PVA柔性应变传感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赵为陶, 姚雪烽, 严艺, 张德锁, 林红, 陈宇岳
    2022, 30(4):  80-88.  DOI: 10.19398/j.att.202109015
    摘要 ( )   PDF (56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传感性以及延展性的柔性应变薄膜,通过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与氧化石墨烯(GO)、硝酸银(AgNO3)之间的酰胺化交联以及原位还原组装作用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银颗粒(rGO/AgNPs)微纳复合导电材料,而后将其引入改性聚乙烯醇(PVA)基体中,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一种可监测应变的柔性应变压阻式传感薄膜。研究发现:rGO/AgNPs微纳复合导电填料均匀地分散在改性PVA薄膜体系中,在大应变量87.5%情况下,该薄膜电阻变化率最高可达497.4%,灵敏度为5.68。此外,该薄膜在循环拉伸和变速拉伸测试中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且在监测人体手指大幅度弯曲运动时,也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电信号变化输出。
    材料工程
    磁感应性锦纶6纤维生产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
    张雪华, 杨宾, 赵永欢, 苏娟娟
    2022, 30(4):  89-93.  DOI: 10.19398/j.att.202108015
    摘要 ( )   PDF (22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磁性纤维制备中存在的磁性粉体易团聚、可纺性差及纤维力学性能低等问题,在优选磁性锦纶6功能母粒的基础上,利用静态混合器提高磁性粉体的均匀分散,探究了纺丝温度、纺丝速率、冷却成型条件及加弹工艺等工艺条件对磁性纤维可纺性及物理性能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磁性粉体添加量对磁感应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想的纺丝工艺条件为箱体温度263 ℃、侧吹风风速0.28~0.33 m/s;当磁性粉体的添加量为3%时,44 dtex/34 f磁性锦纶6 DTY纤维的表面磁感应强度为0.03 mT,制备得到了综合性能优异的磁性锦纶6 DTY纤维,有望用于功能性高端高品质锦纶织物的制备及应用。
    钛系和锑系催化剂对阻燃聚酯制备的影响
    俞雨农, 郑兵, 蒲新明, 冯卫芳, 张顺花
    2022, 30(4):  94-101.  DOI: 10.19398/j.att.202104043
    摘要 ( )   PDF (33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催化剂对阻燃聚酯聚合工艺及性能的影响,选用了两种钛系催化剂和一种锑系催化剂,以2-羧乙基苯基次磷酸为阻燃单体,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阻燃改性共聚酯,探讨了不同的催化剂对合成共聚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钛系催化剂制备的阻燃聚酯(Ti-PET)的缩聚反应时间都长于锑系阻燃聚酯(Sb-PET),其特性黏度低于Sb-PET的;使用乙二醇钛作为催化剂制备的阻燃聚酯呈深黄色,采用自制的Ti/Zn催化剂制备的阻燃聚酯呈淡黄色;热分析测试表明:两种Ti-PET的熔点(Tm)、峰顶温度(Tp)都高于Sb-PET,其熔融热焓和结晶热焓都高于Sb-PET;其热稳定性更好,残碳量高;阻燃性能测试表明,3种阻燃聚酯的极限氧指数均在29.5% 左右,UL-94测试结果都达到V-0级。
    呋喃基共聚酯PETT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陈志薇, 张顺花
    2022, 30(4):  102-107.  DOI: 10.19398/j.att.202105038
    摘要 ( )   PDF (19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添加摩尔分数5%2,5-二羟甲基四氢呋喃(THFDM)的聚对苯二甲酸-2,5-二羟甲基四氢呋喃乙二醇共聚酯(PETT)为原料,用熔体纺丝方法制备了PETT共聚酯纤维,讨论了PETT共聚酯的可纺性,探究了添加THFDM对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回弹性能、热收缩性能和超分子结构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PETT共聚酯相比PET在纺丝过程中纺丝温度的调控区间较宽,且可纺性良好;低温纺丝制得的PETT纤维的断裂强度大,断裂伸长率低,高温纺丝制得的PETT纤维的断裂强度小,断裂伸长率高;添加THFDM对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热收缩性能和超分子结构有影响,纺丝温度为275 ℃的PETT纤维相比PET取向度和结晶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升高,断裂强度、弹性模量略有减小,沸水收缩率略有升高;同一定伸长率条件下,PETT纤维相比PET弹性回复率升高,回弹性有所改善。说明了PETT共聚酯的可纺性和可加工成型性良好。
    快速油-水分离用PVDF/PDMS超疏水膜的一步法制备及性能
    石敏, 王騊, 王晟
    2022, 30(4):  108-114.  DOI: 10.19398/j.att.202106068
    摘要 ( )   PDF (62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制备一种可用于快速油-水分离的超疏水膜,在高压电场作用下,通过静电纺丝法共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偏氟乙烯(PVDF),一步制备含有PVDF纳米纤维和带有PDMS微球的超疏水复合膜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仪和光学接触角仪对该复合膜材料进行形貌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超疏水复合膜表现出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油-水分离通量达到6100 L/(m2·h·bar),分离效率可达99.5%,并且可以连续生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疏水亲油复合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陈春晖, 许多, 李治江, 吉强
    2022, 30(4):  115-123.  DOI: 10.19398/j.att.202107001
    摘要 ( )   PDF (108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促进绿色油污吸附材料的研制,以纯棉机织物、毛巾织物为基体,采用浸渍法引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增加表面粗糙度,通过长链烷烃疏水基团降低表面能,获得疏水亲油棉织物。采用机织物/毛巾织物3-5层的层间复合方式制备疏水亲油复合型棉织物,并对其吸油倍数、保油率、吸油总量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型棉织物吸油性能得到提高,复合方式影响其吸油性能。毛巾织物复合在外层时,吸油倍数和吸油总量高,外层织物为机织物复合时,保油率高。疏水亲油复合型棉织物对原油的吸油倍数、保油率最高分别为206%、89.6%。
    纺织工程
    国内外两种涤粘混纺纱的工艺及性能对比
    孙振国, 崔益怀, 张娣, 吉宜军, 苏旭中
    2022, 30(4):  124-129.  DOI: 10.19398/j.att.202107016
    摘要 ( )   PDF (10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开发性能优良的涤粘混纺纱,探讨了国外兰精与国内雅美两种品牌粘胶生产涤纶(T)65粘胶/(R)35 18.5 tex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及其成纱性能。针对粘胶和涤纶纤维性能特点,确定各工序纺纱工艺配置,并优化雅美粘胶纺纱工艺,分别去除涤纶预并工序和减少混并工序棉条根数,对两种混纺纱的成纱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品牌粘胶纤维混纺纱的单纱强力、毛羽及条干指标相近,通过去除涤纶预并和减少混并根数优化后的国内雅美粘胶常发性疵点质量指标虽略微有所增加,但A1及其他偶发性纱疵下降较多。整体上雅美粘胶纤维混纺纱略逊色于兰精粘胶,但可通过优化纺纱工序提高其成纱质量。由于雅美粘胶价格低廉,不易缺货、断货,其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生产和开发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基于线性阵列的纱线直径亚像素细分算法
    王延蒙, 秦鹏, 张文国
    2022, 30(4):  130-133.  DOI: 10.19398/j.att.202106035
    摘要 ( )   PDF (13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高效高精度测量纱线直径,利用线阵CCD进行纱线直径的检测。首先通过平均滤波算法去除纱线毛羽的影响,其次利用浮动阈值法确定纱线边缘的像素坐标,最后基于高斯积分拟合的方法得到纱线边缘的亚像素坐标。通过制定实验方案,分析细分后的纱线直径与理论直径的偏差率,验证了高斯积分曲线拟合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细分后纱线片段的平均直径偏差率为3.19%,条干不匀降低22%。实验结果证实了基于线阵CCD亚像素算法的准确性,为在线测量纱线直径提供了新方法。
    新型热防护服用阻燃层面料的设计与性能
    张慧, 刘献飞, 徐金广
    2022, 30(4):  134-141.  DOI: 10.19398/j.att.202107037
    摘要 ( )   PDF (18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开发新型热防护服,采用相同规格的Nomex® ⅢA纱线,以平纹、2/2方平、2/2斜纹、3/1斜纹4种组织为基础,改变织物组织结构,设计织造了6种接结双层阻燃面料,研究织物组织对其弯曲性能、力学性能、透气、透湿性能及热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织物经纬密相同时,织物结构越紧密,其弯曲性能、力学性能和热防护性能增加,透气、透湿性能下降;在6种织物中,表组织为平纹、里组织为2/2方平组织的1#织物的弯曲性能、力学性能和热防护性能最好,透气、透湿性能相对较差,比市售通用的阻燃层所在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提高了67.53%。
    基于并行综合学习粒子群算法的织物图像疵点检测
    葛芸萍
    2022, 30(4):  142-148.  DOI: 10.19398/j.att.202105031
    摘要 ( )   PDF (48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织物图像疵点检测的质量,提出了并行综合学习粒子群算法。首先,通过织物透光率获得织物图像的疵点;接着多尺度利用织物图像灰度值差异对疵点区域显著性增强,把疵点与周围像素进行区分,从而弱化背景对织物疵点的影响;然后综合学习粒子增设局部吸引因子,多群和并行策略提高搜索能力;最后得出算法流程。实验仿真显示本文算法对疵点检测清晰,破损疵点检测准确率为88.15%,缺失疵点检测准确率为90.46%,移位疵点检测准确率为93.87%,断经疵点检测准确率为86.54%,高于其它算法,同时检测消耗时间较少。
    多梳经编汽车顶棚织物的设计与仿真
    唐纱丽, 陈慰来, 马晨
    2022, 30(4):  149-155.  DOI: 10.19398/j.att.202103049
    摘要 ( )   PDF (107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顶棚的美观会直接影响到顾客的购买欲望,为了改善汽车顶棚材料的花纹效果,使用WKCAD经编工艺设计软件,在满足汽车内饰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三梳和四梳经编组织,对其花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及仿真,采用普通涤纶和阳离子涤纶丝作为原料,分析不同原料产生的花纹效果。结果表明:使用阳离子涤纶丝作为前梳或前两梳原料,经染色后产生的花纹设计效果更好;且一个完整循环中,梳栉跨横列数越多,所展现的花纹效果更好,其中四梳织物相较于三梳而言,更适合特殊纹样设计。
    染化工程
    菝葜根天然染料对改性棉织物的染色性能
    于海娟, 杨斌, 傅红平, 余志成, 王磊
    2022, 30(4):  156-161.  DOI: 10.19398/j.att.202111019
    摘要 ( )   PDF (15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丰富色谱并开发具有良好染色牢度的天然染料,选用菝葜根色素对棉织物染色并研究其染色性能。首先选用长链烷基季铵盐改性剂FE对棉织物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剂FE质量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染色K/S值的影响,并测试了改性前后棉织物的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然后对菝葜根染料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探讨了染色pH值、温度、时间、染料与织物的质量分数对染色K/S值的影响;最后对染色后织物进行后媒染处理,测试各项染色牢度。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改性工艺为改性剂FE 6 g/L,60 ℃,30 min;染色工艺为染料5%(o.w.f),染液pH值为7,90 ℃,80 min。天然染料菝葜根染色织物具有较高的染色K/S值,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日晒色牢度均能达到3级及以上。
    马钱苷结构修饰产物对真丝绸的染色性能
    于颖
    2022, 30(4):  162-169.  DOI: 10.19398/j.att.202106013
    摘要 ( )   PDF (15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开发天然环烯醚萜类染料,选取马钱苷进行结构修饰,探讨其结构修饰的机理。研究修饰产物对真丝绸的染色性能,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整个呈色反应过程,确定了呈色反应的条件,测试其染色真丝绸的色牢度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马钱苷经酰化反应结构修饰后对真丝绸具有很好的染色性能,生成颜色产物在465 nm和670 nm处有最大特征光吸收。在修饰产物用量为真丝绸质量的6%,pH值7.5~8.0,染色温度35~40 ℃,染色时间5 h的条件下,染色真丝绸的色牢度和抗菌性较好。该修饰产物增加了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种类,扩宽了此类化合物的色谱范围,作为一类全新的蛋白质纤维功能型染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含聚丙烯酸酯支链的接枝田仁粉上浆性能
    王双双, 陆浩杰, 金恩琪, 李曼丽, 周赳
    2022, 30(4):  170-177.  DOI: 10.19398/j.att.202107035
    摘要 ( )   PDF (13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将田仁粉(SG)浆料的纱线适用品种拓展至高比例含涤纱,考察常用丙烯酸酯单体的碳链长度对接枝改性田仁粉上浆性能的影响。采用Fenton试剂为引发剂,将4种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丙烯酸酯单体分别接枝到天然田仁粉的分子链上,制得接枝率相近而接枝支链分子结构各有不同的改性田仁粉。然后,采用此系列接枝改性田仁粉对涤/棉(65/35)混纺纱进行上浆试验并测试浆纱的常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酸酯单体碳链长度的减小,所得接枝田仁粉浆出的涤/棉纱的断裂强力逐渐提高,断裂伸长率及毛羽数量则有所降低;以丙烯酸乙酯为接枝单体合成出的改性田仁粉浆纱的耐磨性最优。采用不同碳链长度的丙烯酸酯单体制备出的接枝改性田仁粉对高比例含涤纱上浆可满足织造工序对于浆纱不同方面的性能要求。
    氯化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酯共混膜的亲水改性
    徐凯杨, 钱建华, 孙丽颖, 彭慧敏, 赵永芳
    2022, 30(4):  178-185.  DOI: 10.19398/j.att.202106038
    摘要 ( )   PDF (124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改善氯化聚氯乙烯(CPVC)和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共混膜的过滤性能,将不同配比添加剂聚乙烯醇(PEG)与1,2-丙二醇(PG)加入CPVC/PVB混合铸膜液中,制备得到改性的CPVC/PVB共混膜。研究添加剂对共混膜表面形貌、截面形貌、接触角、水通量、通量恢复率,以及截留分子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添加剂PEG与PG的比例为7∶3时,制成的共混膜水通量最佳,可达到957.3 L/( m2·h),并且具有更好的孔通道结构和亲水性;制成的共混膜BSA截留率最佳,可达到94.2%,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基于多孔SiO2微球的防串染吸色片制备与应用
    黄彪, 程金瑜, 金梦婷, 朱海霖, 周岚, 刘国金
    2022, 30(4):  186-192.  DOI: 10.19398/j.att.202108010
    摘要 ( )   PDF (65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日常家庭洗衣时深浅色衣物不能混洗及衣物在洗涤过程中掉落的染料易形成染料废水的问题,选用非织造布为基材,通过负载多孔二氧化硅(SiO2)微球来制备洗衣防串染吸色片。设计防串染吸色片的组成结构,优化多孔SiO2微球的质量浓度,观测制备所得防串染吸色片的表面形貌,分析微球的负载牢度,并将防串染吸色片用于染料吸附以观察防串染效果。结果表明:防串染吸色片包括非织造布基材、聚多巴胺(PDA)粘合层和多孔SiO2微球层三层结构;多孔SiO2微球带有负电性,适宜于吸附阳离子型染料,其质量浓度越高,对染料的吸附性越强;制备所得防串染吸色片中,纤维表面均匀地分布着多孔SiO2微球,微球集合在一起将纤维包裹;防串染吸色片在经历水洗后失重率仅为2.3%,证明微球在非织造布基材上具有良好的负载牢度;将防串染吸色片用于涤纶阳离子纱(CDP)的混洗试验,发现其对染料具有明显的吸附性,浅色CDP布料未出现沾色现象。此研究成果可为深浅色衣物的混洗提供实践依据。
    服装工程
    服装结构设计对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
    刘亚琼, 李楠, 李雯, 王利君
    2022, 30(4):  193-199.  DOI: 10.19398/j.att.202109032
    摘要 ( )   PDF (16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服装结构设计与电磁屏蔽效能之间的定量关系,选取不锈钢纤维混纺织物,以文化式女装原型为基础,将衣领结构、下摆围、袖长、衣长作为服装结构设计因素,设计并制作9款电磁屏蔽服装。基于屏蔽室法,设计实验服装屏蔽效能测试方法并对其屏蔽效能进行测试,借助正交实验设计、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各结构因素对服装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水平及规律。结果表明:衣领结构、下摆围、袖长、衣长4个因素对服装电磁屏蔽效能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衣长、袖长、下摆围、衣领结构。在选择防电磁辐射服装时应更加注重衣长、袖长的结构设计。同时从服装整体结构设计角度出发,建立了服装电磁屏蔽效能与结构设计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性。
    基于身高体重的青年女性躯干形态分类及识别
    靳守宁, 夏圆平, 张贝贝, 顾冰菲
    2022, 30(4):  200-206.  DOI: 10.19398/j.att.202107031
    摘要 ( )   PDF (24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快速便捷地识别青年女性躯干形态,获取了304名年龄在18~25周岁青年女性的躯干形态参数,包括身高、体重及围度相关参数,将女青年躯干形态分为3类(“O胖体”“H匀称体”“X瘦体”),并归纳出每类体型的判别规则;同时建立了基于身高、体重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了胸围、腰围和臀围的尺寸预测。结果表明:依据3类青年女性躯干形态的分类规则,88%基于身高、体重预测的样本都被正确分类,证明本文中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体型识别的方法可行,可为个性化样板的生成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基于深度学习的女衬衫图案样式识别分类
    李青, 冀艳波, 郭濠奇, 刘凯旋
    2022, 30(4):  207-213.  DOI: 10.19398/j.att.202109010
    摘要 ( )   PDF (23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服装图案分类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Inception v3算法与迁移学习技术对女衬衫图案进行分类的方法。在Inception v3基础上,拓展训练网络架构,对8121张8类女衬衫图片进行训练,并与GoogLeNet等典型算法模型进行准确率与损失值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识别精度上Inception v3具有较好的收敛速率;并且将迁移学习应用到Inception v3优化算法中,在保持初始模型识别速度情况下,可使模型识别平均精度提高6%,达到98%,同时参与训练的参数量减少了约91%。研究结果可有效解决服装图案分类困难问题,并为服装图案可视化分类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基于微型风扇阵列的通风服研发与测评
    党天华, 赵蒙蒙, 钱静
    2022, 30(4):  214-221.  DOI: 10.19398/j.att.202109021
    摘要 ( )   PDF (46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夏季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热舒适性,在不使用空调制冷设备的情况下,设计开发了3款微型风扇阵列通风服。该通风服由通风系统和基础服装组成,风扇置于服装不同的部位。在气候室模拟了夏季办公室工作环境,采用真人着装实验,通过测量客观和主观指标,对通风服进行了降温效果和热湿舒适性评价。结果表明:微型风扇阵列通风服轻便,穿着舒适;3款通风服均使衣下温度下降;受试者穿着通风服与对照组相比,平均皮肤温度、平均躯干温度均降低,耳道温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平均皮肤湿度影响不明显,同时受试者的热感觉、湿感觉、热舒适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前后均带有风扇的通风服对躯干降温效果最好,与其风速最大有关,达到较为显著的改善人体热舒适的效果。
    线上虚拟试衣平台服务质量主题挖掘及指标构建
    仇惠玲, 刘雅玲
    2022, 30(4):  222-229.  DOI: 10.19398/j.att.202106046
    摘要 ( )   PDF (21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服装购买的适体性问题,催生了一批以虚拟试衣技术为核心的试衣软件。为掌握线上虚拟试衣终端体验服务现状,从用户感知角度出发,利用爬虫技术,爬取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虚拟试衣软件用户在线评论,通过情感倾向性分析和LDA主题建模,建立了虚拟试衣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结果发现:现有虚拟试衣服务基本满足消费者试衣需求;虚拟试衣模特形象、试衣款式、系统软件升级等服务内容亟待改进;用户最关注系统安全、系统设计、响应速度、服务品质、试衣功能、交互品质、内容信息7个主题维度服务;并依据上述分析构建了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虚拟试衣平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升线上购物服务体验。
    基于认知-态度-行为意愿理论的仿冒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
    吴镓斌, 曲洪建
    2022, 30(4):  230-240.  DOI: 10.19398/j.att.202107036
    摘要 ( )   PDF (11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仿冒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认知-态度-行为意愿”理论逻辑,首先探究产品认知、消费者态度与仿冒服装购买意愿间的影响关系,然后加入金钱崇拜与道德判断两个因素,探究二者在此逻辑关系中所起到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产品认知的外观、体验、功能三个维度均能正向影响象征价值及购买意愿、负向影响社会风险;消费者态度中的象征价值正向影响购买意愿,社会风险负向影响购买意愿;并且产品认知的三个维度均能通过象征价值正向影响购买意愿,通过社会风险负向影响购买意愿;金钱崇拜正向影响购买意愿,道德判断负向影响购买意愿;而金钱崇拜在产品认知的三个维度与象征价值间并不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道德判断在产品认知的三个维度与社会风险间也不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最后,根据得到的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