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纺织技术》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理事单位
开放获取
投稿须知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期刊动态
伦理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33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5-01-10
上一期
尼龙6工业丝在不同负荷下的蠕变响应机制
何灏, 张迎亮, 刘宸君, 殷亚然, 陈康, 张先明
2025, 33(01): 1-9.
摘要
(
30
)
PDF
(4144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不同负荷条件下尼龙6工业丝的蠕变性能差异及其形变机理,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红外、双折射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尼龙6工业丝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蠕变性能差异和蠕变前后的多层次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尼龙6工业丝的蠕变形变率随着负荷的增大而增大;当蠕变负荷不超过40%平均断裂负荷(ABL)时,样品的弹性回复率和蠕变速率参数基本保持不变,当蠕变负荷大于40% ABL时,样品的弹性回复率明显降低,蠕变速率参数提高。蠕变回复后样品的结晶度、晶区取向和晶粒尺寸等晶区结构参数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构变化主要发生在非晶区结构。样品非晶区取向、片晶厚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蠕变负荷的增大而增大,尤其当蠕变负荷大于40% ABL时,蠕变后样品非晶区结构参数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原本取向程度较低的部分无定形分子链在蠕变负荷的作用下沿纤维轴有序排列生成取向非晶区结构,取向非晶区结构在蠕变负荷撤去后无法完全回复。
不同预加张力热处理下尼龙66工业丝的结构性能演变
黄鑫鑫, 陈康, 殷亚然, 张先明
2025, 33(01): 10-20.
摘要
(
21
)
PDF
(485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在热处理条件下尼龙66工业丝结构与性能的变化机理,使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等多尺度微观结构表征方法,对不同预加张力热处理下尼龙66工业丝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尼龙66工业丝在短时间热处理中,适当施加一定预加张力可降低非晶区解取向程度,减小在热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损失。当预加张力在0.001~0.200 cN/dtex范围内,较小的预加张力不足以对尼龙66工业丝的分子链段运动进行限制,随着预加张力的减少,非晶区分子链段解取向占主导,取向程度较低的非晶区分子链段自由收缩,相比于原样,反式构象含量和片晶厚度均显著减少;尼龙66工业丝α主转变峰温度显著下降,断裂伸长率和Easl-4明显增加,断裂强度与Lase-5显著下降。预加张力在0.200 cN/dtex及以上时,随着预加张力的增加,尼龙66工业丝非晶区链段重排比例大于解取向比例,非晶区链段重排成有序结构,导致反式构象含量增加,进而部分补偿了尼龙66工业丝短时间热处理过程中的性能损失;相比于PA-0.001,片晶厚度和非晶区厚度均有所增加。其中预加张力在0.300 cN/dtex及以上时,随着预加张力的增加,相比于原样,片晶直径呈现减小的趋势,尼龙66工业丝热收缩率为负值,反式构象含量显著增加,断裂强度略有增加,Easl-4略有下降。
雪尼尔纱形态结构时序化调控机理及其纺制
张丹妮, 薛元, 金淑兰, 柳群豪, 罗军
2025, 33(01): 21-29.
摘要
(
20
)
PDF
(889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雪尼尔纺纱对纱线的形态、结构及色彩调控的局限性,构建了一个六轴联控的多自由度雪尼尔纺纱系统,增设了饰纱输出罗拉,实现对雪尼尔纺纱机饰纱回转头、饰纱喂入装置、芯纱输出装置、隔距片升降装置、锭子、钢领板升降装置等成纱部件独立驱动,并提出了雪尼尔纱结构参数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机理;通过对线密度恒定或变化、饰纱长度恒定或变化、饰纱排列密度恒定或变化、捻度恒定或变化的雪尼尔纱进行时序化模型构建,设计了5大类具有不同结构参数时序化分布的雪尼尔纱;基于形态结构时序变化的雪尼尔纱模型,纺制了3种具有特殊外观形态和结构的雪尼尔纱。纺纱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六轴联控的雪尼尔纺纱系统运行良好,可实现柔性纺纱。文章研究结果可扩展雪尼尔纱产品的应用领域,提升雪尼尔纱服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混纺比对涤棉平纹面料导湿排汗性能的影响
张才前, 孟少妮, 麻海燕
2025, 33(01): 30-35.
摘要
(
17
)
PDF
(212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料的原材料和组分对服装导湿、排汗性能影响较大。为探究面料混纺比与导湿、排汗性能间的关系,选择不同混纺比的涤棉平纹面料,通过电阻法评估汗液在各面料上的扩散及蒸发行为,采用动态水分管理测试仪和织物透湿量仪分别对面料水分扩散速率和透湿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混纺面料经纬向紧度是影响汗滴在面料经纬方向上扩散速率的主要因素,两者呈线性正相关;混纺面料中涤棉纤维混纺比、织物紧度和厚度影响面料的导湿及排汗性能,混纺面料中棉纤维含量越大,面料紧度值和厚度越大,则面料中汗液扩散速率和蒸发速率越小;随着混纺面料中棉纤维含量增大,面料的透湿性也会增大。文章研究结果对开发导湿、排汗面料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能够为夏季服装产品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蚕丝/大豆蛋白纤维交织物的抗菌与远红外性能
郑梦雨, 张金珍, 丁圆圆, 雷斌, 祝成炎, 张红霞
2025, 33(01): 36-43.
摘要
(
15
)
PDF
(541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纺织功能整理剂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安全性问题,开发了一种健康环保、多功能的纺织服装面料。选取桑蚕丝为经纱原料,绢丝与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为纬纱原料,织造了15组不同规格的织物,测试织物的抗菌性能和远红外性能,并借助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质量分数对织物的抗菌和远红外性能均具显著性影响,当纬纱中大豆蛋白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00%时,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99%,远红外发射率为0.988、辐射温升为2.05 ℃,复合功能最优。研究结果说明蛋白质纤维在功能性纺织品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植物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分析
康啸虎, 李厚明, 宋凯利, 余志成
2025, 33(01): 44-50.
摘要
(
17
)
PDF
(416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开展植物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理论研究,并开发对应的染色工艺和助剂,文章基于无机性有机性平衡值理论,计算得到大黄、虎杖、紫草和靛蓝IOB值分别为1.43、1.26、1.24和1.17,与涤纶IOB值0.68相差不大,他们具有良好的染色K/S值和染色牢度;而葡萄籽、胭脂虫红IOB值分别为1.87和2.80,染色效果较差。将涤纶织物用硫酸亚铁进一步处理,大黄染色涤纶织物K/S值提高至1.31,日晒牢度提高至3~4级;虎杖染色涤纶织物K/S值提升至6.76,日晒牢度提升至4级;紫草染色涤纶织物K/S值提升至3.97,日晒牢度提升至2~3级。研究结果可为植物染料的研发及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蓝莓色素对改性纯棉纱布的染色性能
李明, 刘建伟, 徐建林, 唐立, 魏文丽
2025, 33(01): 51-57.
摘要
(
14
)
PDF
(360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开发高档纯棉纱布染色产品,研究了蓝莓色素在纯棉纱布染色中的应用。针对蓝莓色素不易上染的特点,分析了壳聚糖、阳离子季铵盐、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对纱布K/S值的影响,并对直接染色工艺参数(pH值、浴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另外还分析了媒染剂氯化镧、单宁酸、卡拉胶对纱布染色效果的影响,同时测试了染色纱布的色牢度、抗紫外性、吸湿导热性以及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阳离子季铵盐改性纯棉纱布提高了蓝莓色素的上染能力;直接染色最优工艺为pH值8、温度50 ℃、时间30 min、浴比1∶40;氯化镧后媒染时纱布色深值较好;染色后纱布耐摩擦色牢度、耐水洗色牢度均能达到3级以上,吸湿导热性能下降,紫外防护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
融合注意力机制与改进ResNet50的服装图像属性预测方法
游小荣, 李淑芳, 邵红燕
2025, 33(01): 58-64.
摘要
(
21
)
PDF
(623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人工标注服装图像属性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与改进ResNet50的服装图像属性预测方法。文章首先对传统多标签分类方法中的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法能更充分利用任务之间的相关性,并减少数据稀缺问题带来的影响;接着文章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用于捕捉服装属性上的细节特征。结果表明:在未引入注意力机制的情况下,基于改进ResNet50的方法在多项评价指标上均优于传统多标签分类方法,准确率提高了25.96%,与ResNet34、EfficientNet_V2、VGG16模型相比,ResNet50模型在服装图像属性预测方面整体表现更佳;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后,基于改进ResNet50的方法的准确率再提高了1.72%。文章所提的融合注意力机制与改进ResNet50的服装图像属性预测方法,能够有效预测服装图像属性,为实现服装图像属性的自动化标注提供了新的思路。
发育期少女胸背部形态分类及三维特征分析
邓先锋, 方方, 蒋蒙蒙
2025, 33(01): 65-74.
摘要
(
21
)
PDF
(652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发育期少女的胸背部形态变化,文章运用手工测量和三维扫描2种方式,对55名13-17岁的发育期少女进行人体测量。对测量项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通过R型聚类提取了胸背部形态的6个分类指标,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得出4种胸背部形态分类。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对获取的三维人体模型进行相关特征点以及边界定义,提取出各乳房截面的面积,以及肩截面参数指标表征胸背部形态,并选取2名发育期少女典型样本与同胸围青年女性进行三维特征的对比。结果表明:4种胸背部形态分别对应少女胸部发育的初期、中期、中后期和后期,其中初期和中期占比60%,中后期和后期占比40%;对比发育期少女与青年女性,少女胸部更为收拢,以窄胸型居多,穿着的罩杯以A杯为主,背部形态上两者差异不明显,少女中存在少数驼背体,且总体背上部前倾较为明显。文章研究结果可为少女内衣的设计提供参考。
江苏地区9~14周岁男童体型分类
尤立, 王静, 杨梁波, 陈菲, 严芳英, 徐红辉, 柯莹
2025, 33(01): 75-83.
摘要
(
22
)
PDF
(195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优化儿童体型分类,以江苏地区9~14周岁学龄男童为研究对象,结合接触式手工测量和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2种测量方法,获取了研究对象的14个主要人体尺寸数据。基于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结果,对9~14周岁男童进行体型研究与分类,结果表明:儿童体型发育变化受年龄段影响,9~11周岁男童的身高增速显著快于12~14周岁男童;相比胸腰差、臀腰差,身胸比、身腰比、身臀比这3类衍生尺寸更适合作为儿童体型分类指标;K-means聚类结果显示,可将9~11周岁和12~14周岁男童体型分为S、M、L三类,分别表示矮瘦体、标准体和高壮体,9~11周岁男童S、M、L三类体型占比分别为31.10%、38.28%、30.62%,12~14周岁男童S、M、L三类体型占比分别为19.19%、62.63%、18.18%。研究可为儿童号型标准的修订及童装、校服的设计生产提供参考。
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及其智能交互应用研究进展#br#
刘树坤, 王 航, 田明伟
2025, 33(01): 84-92.
摘要
(
21
)
PDF
(912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电致发光作为一种独特的显示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领域却关注较少。文章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在智能交互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首先,介绍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原理和特性,包括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纺织加工性和光电特性;其次,重点讨论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两种基本结构,包括同轴结构和并行结构,并结合近几年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两种结构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Ni-Fe-B合金沉积对碳纤维毡石墨化的影响
吴俊芳, 郝芃, 潘赟琼, 刘 蓉, 顾伟, 戴家木, 臧传锋
2025, 33(01): 93-101.
摘要
(
14
)
PDF
(1664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Ni-Fe-B合金对碳纤维毡催化石墨化的影响,采用电沉积的方法,通过改变电解液中FeSO4·7H2O的质量浓度,实现Ni-Fe-B合金层在碳纤维毡上均匀负载,并探讨Ni-Fe-B合金对碳纤维毡石墨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SO4·7H2O质量浓度100 g/L、温度50 ℃、电流1 A/dm2、沉积3 min的条件下进行电沉积,高温处理后负载的碳纤维毡石墨化率可高达90.77%,表面电阻率从1.99 mΩ·cm降到0.82 mΩ·cm,降低了58.69%。研究发现,在2400 ℃的高温下,Ni-Fe-B合金对碳纤维毡能起到催化石墨化作用,将无序结构的碳纤维成功转化为有序结构的石墨纤维。
可控CA/SF多孔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液体分离性能
李炳, 陆雨涛, 张栎霞, 张祖贤, 高榕蔓, 熊杰, 郭凤云
2025, 33(01): 102-109.
摘要
(
15
)
PDF
(1576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及其在液体分离方面的应用,选用醋酸纤维素(CA)和丝素蛋白(SF)为原料,通过双组分静电纺丝法将CA和SF按照对喷的方式纺制成复合纳米纤维膜,同时改变混合溶剂中乙醇和水的比例,并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处理,以此调控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特征,优化孔隙率,最后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液体分离评估。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乙醇和水的相对比例,可以实现对孔隙率、润湿性等相关参数的调节,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可实现对多种油/水混合物和油/油混合物的分离,且纤维膜还具有良好的选择透过性。以上表明,所制备的CA/SF多孔纤维膜有望在液体分离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SiO2/TiO2/PVDF-CA皮-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被动日间辐射冷却性能
刘维超, 郭威阳, 宋立新, 熊杰
2025, 33(01): 110-117.
摘要
(
18
)
PDF
(17449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被动日间辐射冷却,减少能源消耗,采用同轴静电纺丝制备SiO2/TiO2/PVDF(聚偏氟乙烯)-CA(醋酸纤维素)皮-芯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SEM、XRD和FTIR等对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TiO2/PVDF-CA皮-芯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平均直径为(0.395±0.032) μm,在可见光到近红外光谱范围内表现出90%的反射率,并在大气透明窗口内表现出95%的高发射率。在氙灯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与棉织物、PVDF-CA皮-芯纳米纤维膜的温度相比,SiO2/TiO2/PVDF-CA皮-芯纳米纤维膜的温度分别降低了5 °C和2.3 °C。在实际阳光直射条件下,SiO2/TiO2/PVDF-CA皮-芯纳米纤维膜的温度相比于测试装置内部温度、棉织物和PVDF-CA皮-芯纳米纤维膜分别有2.6、7.1 °C和4.2 °C的最大温降值。文章制备的SiO2/TiO2/PVDF-CA皮-芯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降温能力,有望用于体表热管理。
微型静电纺丝仪的设计及其在速溶补水面膜开发中的应用
刘延波, 杨聪聪, 杨梦雪, 陈伦香, 胡权枝, 纪华, 杨波
2025, 33(01): 118-125.
摘要
(
19
)
PDF
(1359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电纺丝技术所需要的设备通常都是固定且不便移动的,文章设计并制造了一种便携式微型静电纺丝仪,并用于纳米纤维基速溶补水面膜的开发。同时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静电场模拟,确定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型静电纺丝仪的圆锥状纺丝头直径0.6 mm、长度8 mm、接收距离为120 mm、纺丝电压为25 kV、平均电场强度为1.2×108 V/m时,纺丝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将聚乙二醇单甲醚十四醇(PEG-14M)、透明质酸钠(HA)和1, 3-丁二醇(1, 3-BDO)按40∶1∶4的质量比例配置纺丝液制备纳米纤维膜,并对纤维膜的性能进行分析。当PEG/HA/BDO的溶液质量浓度为10%,供液速度0.2 mL/h、接收距离200 mm,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平均直径为284.8 nm,变异系数为19.8%,表明纤维直径分布均匀。将纳米纤维膜制成面膜进行皮肤模拟测试,喷上去离子水后,纳米纤维膜在6 s内迅速溶解,同时皮肤水分质量分数高达38%,与空白组对比可知该面膜的补水增幅为81%。研究表明,该微型静电纺丝仪使用便捷,通过其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具有速溶补水的优势,在补水面膜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线投审稿系统
作者登陆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基本信息
1985年创刊,月刊
主管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主办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编辑出版:《现代纺织技术》编辑部
主 编:陈建勇
学术副主编:许福军、马丕波、刘国金、
刘成霞
执行副主编:唐志荣
执行编辑:俞佳怡、胡姚
英文编辑:余晓娜
CN 33-1249/TS
ISSN 1009-265X
联系电话:0571-86843150(编辑)
0571-86843152(发行)
官方邮箱:att@zstu.edu.cn